图片新闻峭壁播下绿种子 村民增收新路子猕猴桃黄化病的原因和防治黔江区水田乡:桑蚕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楚雄州制发农技协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作废声明
第09版:科技服务·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峭壁播下绿种子 村民增收新路子
猕猴桃黄化病的原因和防治
黔江区水田乡:桑蚕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楚雄州制发农技协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作废声明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6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巴南:
峭壁播下绿种子 村民增收新路子

罗莎 邓俐

  “这是20天前种下的,这种大苗子,已经可以卖了。”重庆市巴南区圣灯山镇滩子口村的一处崖壁边,村党委书记杜朝均带领村民在干活。悬崖峭壁上能干什么?原来,为了充分利用村里的闲置荒坡、崖壁,杜朝均号召村民种起了石斛,将一面面峭壁开荒,种下了10万余株石斛,也播下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外出学技术

  回村手把手教村民

  圣灯山镇滩子口村是该镇有名的花木村,拥有人口2100余人。多年来,村民以花卉苗木种植为生,产业较单一,随着花卉苗木市场的不断饱和,滩子口村的苗木产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带领村民破解难题,成了村党委书记杜朝均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杜朝均了解到,可以在7社的崖壁边种植石斛,这样既能有效利用闲置的荒坡,又能带领村民发展新的产业。于是,杜朝均带着村干部一起到贵州遵义学习石斛的种植技术。

  经过长达几个月的学习,今年3月,杜朝均从贵州引进了石斛苗,带领村民们种起了石斛。

  “石斛主要在石头边缘生长,这里的崖壁正适合种植。”于是,杜朝均带着村民们,将滩子口村7社沿线的崖壁一寸寸开荒,将一株株石斛种下。石斛作为一种古老的中药,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作用,由于村民们都是第一次种植石斛,对于种植技术还有些欠缺,杜朝均便手把手地教大家,并请来了专家现场授课,把种植技术交到了村民的手上。

  短短2个月过去了,滩子口村的石斛已经种下了10万余株,面积达90余亩。

  村民齐参与

  既分红又打工

  就这样,在杜朝均的带领下,村民们积极参与,有的流转土地,有的来种植现场打工,大家分工协作,石斛种植进行得如火如荼。

  笔者在滩子口村看到,一面倾斜的崖壁边,有的村民在施肥,有的在挖沟渠,现场作业的村民有20余人。杜朝均介绍道,虽然这些都是荒坡崖壁,但也属于耕地,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常年都是闲置的状态。现在,村里开始发展石斛产业,村民的这些土地也纳入了流转的范围,曾经的荒地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村民刘君现告诉笔者,自己有3亩多地全部流转种植石斛了,平时还在这里打工,每天有110元的收入,加上年底流转土地的保底分红,每年的收入上万元。

  杜朝均介绍,目前,村里有10余名低保户、脱贫户在种植基地打工,农忙时节则每天都有50余名村民务工,每年的用工达500人次,发出工资5万余元。

  种植+观光

  实现产业有机融合

  这段时间,滩子口村的石斛长势较好,一株株石斛已经相继开花,紫红色的石斛花装扮了光秃秃的石头,仿佛让人看到了石头开花的景象。

  笔者注意到,在石斛的种植现场,除了石头、峭壁上的石斛以外,红枫、茶花等一些观赏型的花卉也已经种下。杜朝均说道,石斛作为中药材,一般销售价格在每斤20元左右,但村里种植石斛不单单是用于销售,还利用石斛种植发展观光农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游玩,同时,村民还将一株株石斛做成大小不一的盆景,让游客可以带回家自己种。

  滩子口村的农家院坝里,村民利用枯树根将石斛种在里面,加以修整,便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盆景摆件。杜朝均告诉记者,这样一盆经过加工的石斛,价格在200~400元不等,石斛的价值也因此翻了好几倍。市民买回家后,也很好养,即便没能养活,盆里的石斛也能直接泡水或者炖汤。

  杜朝均介绍,村里的石斛已经种植了90余亩10万余株。目前,村民们还在继续开辟种植地,预计今年的种植面积将达150余亩,通过种植、加工等环节,为乡村振兴增添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