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我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1964年毕业于重庆医学院(即现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在重医团委工作,后调到重医附二院外科当医生。
我的父亲曾是一名银行会计,1955年1月因罹患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而去世。当时,我还不到十三岁,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八人,靠每月仅32元的工资,艰难地生活。如此微薄的工资,如何养活八个孩子?全靠我叔父每月寄来10元,以及国家每月发给我们的长期困难补助金20元,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让我们不但衣食无忧,还能坚持念书学习,没有因为家里穷困而辍学。
1959年,我进入重庆医学院学习,那个年代国家经济不好,但是,我们一半以上的同学均能获得助学金。虽然那时许多同学家境也很困难,但在党的关怀下,我靠着每年获得甲等助学金,顺利地完成了五年的大学学业,对党的感恩之情,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里。记得1964年,我从重庆医学院毕业,就在分配前夕,我和同学们纷纷写下决心书,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学校给每位家长写信,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时全年级所有的家长纷纷给学校回信,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服从学校的分配。其中,我的母亲在给学校的回信中写道:“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的孩子,我希望孩子能服从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去。”
我曾任重医附二院大外科副主任、普外科主任。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十分重视外科基本功的培养和医学知识的积累,从事胃肠疾病及结、直肠癌的科研与临床实践多年,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挽救了不少病人的生命,捍卫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党非常关怀青年医师的成长和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如果有好的课题,医院、学院、市科协均能申请到课题经费,课题完成得好,还有奖励。医院经常组织科室内学术活动,每年让我们到外地参加全国性本专业的学术交流会议,使我们的学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另外,我们也组织本市相关专业的学术活动,广泛进行学术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使自己和市内同行们的学术水平得到提高。我在市内先后担任了重庆市医学会普外专委会委员、重庆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大肠癌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肛肠专委会主任委员,并担任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肛肠专委会委员。
我始终牢记没有党的关怀,就没有我的今天,是党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们不至于挨饿受冻。如果没有党给我的助学金,我就不可能顺利地大学毕业,能有这幸福的今天,是党培养的结果。多年来,我坚持多为人民做好事,我利用休息时间,坚持为病人,为同事义务理发,我不因小事而不为,努力做一个平凡的好人。我于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好党员。在党的百年生日到来之际,我衷心感谢党对我的无限关怀,没有党的关怀,就没有我的幸福成长。
我时刻铭记共产党的恩情,并将此生通过不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予以报答。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协老卫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