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古代大象“消失”之谜“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览亮相国图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探索古代大象“消失”之谜
“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览亮相国图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6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古代大象“消失”之谜

李鹏

  近日,原本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养子保护区的15头亚洲象向北迁徙,一路“游山玩水”,经过了普洱墨江、玉溪元江、红河石屏。如果我们现在要在国内看大象,除了部分条件和设施较好的动物园,只能去云南的西双版纳等边境区域。事实上,有科学家认为中华大地曾经四处分布着大象,那么它们为何消失?

  三星堆象牙

  很可能来自三星堆大象

  截至3月下旬,四川三星堆遗址在今年的考古发掘中已经发现了近200枚象牙。此前,在50多公里外的成都金沙遗址也发现了数以吨计、上千根象牙。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发掘出土的象牙经过鉴定,被证实来自雄性亚洲象。然而,当代亚洲象主要栖息于热带,而四川的气候环境无法适应亚洲象的野外生存。这些象牙是从哪里来的?

  对此,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大象通过贸易,从云南甚至是东南亚或者南亚的印度、孟加拉等地而来,因为三星堆发现大量只有印度洋才会存在的海贝制品,表明古蜀可能与这些地方存在贸易往来,象牙只是他们对外贸易时采买回来的贵重物品;另一种说法认为,这些大象来自四川本地,从考古出土的材料,以及一些古文献的记载中,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证据。

  有专家认为,当时成都的年平均气温高于现在约2℃,环境适合大象生活。地质学教授、史前考古学研究员刘诗兴通过对出土青铜器的分析,认为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拥有的板状根和气根等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高温高湿环境树木的典型特征。另外,对古蜀广汉地区的植物学孢粉分析,也表明当时的气候完全适合大象生存。

  其实,除了大量的象牙,三星堆还出土了不少大象臼齿,因此有学者认为当时三星堆地区有大象栖息。后来因为气候变冷,四川地区才变得不适合大象生存。

  “全新世大暖期”大象曾遍布中国

  1935年,殷墟王陵东区1400号大墓附近发现过象坑,埋着一头成年象和一名大象饲养者。1978年在殷墟王陵西区东南发掘的祭祀坑M35中就埋着一头戴着一个铜铃的幼年亚洲象。铜铃、饲养者的存在显示,这些出土大象不是野生象,而是“殷人服象”的结果和证明。根据历史记载,商朝人甚至还训练大象作为军事用途。如果没有为数众多的大象来源,大象在商朝被用于军事就无法实现。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林景星曾经专门研究过古代大象在中国的分布,他认为根据出土化石及气候资料等方面的信息,大象在4000—3000年以前在中国的分布极为广泛,它们不仅在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等广大区域都有分布,在淮河流域、黄河流域也有分布。近些年来,这些地方的考古材料也予以了印证,学者甚至在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人工饲养象的遗骸。

  林景星表示,当时中国北方比现在要温暖湿润得多。自11000年前,地球由极寒的冰川时代进入温暖的全新世时代。我国科学家根据各地区的生态环境研究资料,将中国地区在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分为早、中、晚三期,其中在距今10000—8500年的早期为升温期,气候温和而干燥,而距今8500—3000年的中期则是明显的高温期。

  气候转冷

  大象生存受限

  既然三四千年以前中国大地上普遍分布着大象,为何后来它们都消失了呢?

  林景星说,这与地球的整体气候变化及对中国地区带来的环境改变有很大的关系。在“大暖期”时,中国北方地区除了大量的冰雪融水,降水也非常丰沛,因此亚热带植物生长茂盛,大象拥有十分充足的食物来源。

  但在商末周初,全新世大暖期结束,很多动物也跟着遭殃。气候研究表明,西周时期我国气温有所下降,这是近5000年来第一个寒冷期(持续了200多年),环境的变化导致黄河流域越来越不适宜大象生存。到了战国至西汉初年,随着气候的再次转冷,中国北方大象的生活区域开始急剧收缩,很多地方已经看不到大象了。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汪松表示,人类活动的增加也是大象数量显著减少乃至在广阔地域消失的重要因素。大象原有的栖居地,不断被开拓成为人们耕作的田地,导致了很多地方的大象向当时人类活动相对更少的南方迁移。

  如今岭南已经没有野生大象,其从岭南绝迹的具体时间依旧无法知晓,但学术界认为应该是发生在20世纪早期的事情。今天两广地带和福建的气候依旧能够适应大象野外生活,但是人类的活动让这些地方的大象已经完全没有了生存和繁衍的空间。

  就这样,如今中国只有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等地还残存着为数不多的野象了。亚洲象如今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全球的气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也许在未来的某段时期,北方又会出现类似历史上“大暖期”的气候环境。即便如此,人类也要留给大象足够的生活、繁衍空间,它们才有可能重新踏上故土。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