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帽石题刻眺望联系照相手表秋虫吟
第16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纱帽石题刻
眺望
联系
照相
手表
秋虫吟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表

乔加林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如果谁能拥有一块手表,那绝对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也是一种炫耀,更是当年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事情。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开始不久,很多人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在农村,谁家里面能同时拥有“三转一响”(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那是很了不得的,特别是看到谁手上戴有一块手表,那是相当的羡慕。一般情况下,要么这个人是吃公家饭的,要么这个人家里就是万元户,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十足的土豪!在温饱还没有解决的时代,想拥有一块手表,贫穷家庭想都不敢想,一般家庭也舍不得买,就连个别富裕的家庭也得好好合计合计,才舍得买块手表。记得那时,整个大队几千人,只有三五个人戴上手表。他们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把衣袖卷得高高的,把手腕上的手表露在外,显得气派、潇洒、时髦。那时还有这样的顺口溜:“穿皮鞋的走石道,戴手表的挽衣袖,镶金牙的自来笑……”

  在那个年代,最流行的就是上海牌和梅花牌手表,这是国产手表最好、最畅销的品牌。那时都是机械表,没有石英表或电子表。机械手表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响亮,表内的齿轮转动的“嚓嚓”声动听悦耳。大人小孩都习惯让戴手表的人把手表放在自己耳朵上听听,沾沾财气。在那个年代里,想买一块手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一是经济条件,二是还要找关系才能买。一块手表是一大笔家庭开支,能购买许多农副产品,那时的上海牌手表特别紧缺,即使有钱也得求爷爷告奶奶的,还不一定能买到。

  记得在读小学时,好多同学都会用红色和蓝色圆珠笔在自己的手腕上画一块手表,时针、分针、秒针都用红色圆珠笔画,表盘、时间格和表带用蓝色圆珠笔画。尤其是在上课或下课的铃声敲起的时候,小伙伴们都会不约而同把手腕抬起来,装模作样地看看时间,神气骄傲的模样,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

  上初中时,我特别想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手表,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直到80年代末,我从学校参军入伍,用在部队攒下来的津贴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在部队每次照相时,我都会把袖子卷起来,有意地把手表露在外面。

  在部队十多年,也不知什么原因,我心爱的手表丢失了,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我难过了好一阵子,因为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块手表,也是我用节省攒下来的津贴购买来的手表。那块手表和我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当我想家的时候,我会对着手表诉说着对家人的思念。可以说,人生中的第一块手表凝聚着我的全部感情,它陪伴着我在部队摸爬滚打、锤炼意志……我人生的第一块手表,至今我都难以忘记。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