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减肥,却管不住嘴”“我想考研,却总想打游戏”“我想早休息,却忍不住看手机”……很多人渴望提升或改变,却又“控制”不住自己时,就想着借助外力来完成“自律”,于是一大批“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近两年来,在淘宝、咸鱼等电商平台上“自律监督师”服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监督的项目多种多样,包括叫醒、减肥、考研、考证,甚至连“不提及前男友”都可以监督,在这场外力与自我的博弈之中,自律监督师究竟能起到哪些作用?
“95后”监督师
准时和用心负责才是有效监督
何先生是个“95后”,2020年9月他辞去了摄影师工作,开始在淘宝创业,开了一家“吴系监督员”店铺,做起了全职自律监督师。客户范围从学生到上班族,甚至还有宝妈,主要是监督他们完成减肥和备考,做监督师半年,已监督了3000多人。
“根据顾客不同,监督方式也有所不同,我家的服务主要分两种,如果被监督内容需要用手机,我们就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做好‘准时提醒’的工作。如果被监督工作不需要用手机,就必须监督其断开数据和Wi-Fi,每隔20~30分钟提醒一次。如果遇到一些惰性大的顾客,监督师会不断通过打电话提醒顾客完成自己的任务。遇到有些顾客比较喜欢温和一点的,监督师就会换一种方式。”何先生说。
“监督师除了需要做到准时以外,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负责,其实这是一个良心活,你付出多少耐心和认真,顾客是能感觉到的。”何先生说。他的手机从凌晨1点20分开始,到半夜11时45分,每天都要设几十个闹钟去提醒客户们“该干活了”,这种电话轰炸的方式虽然占据了他的生活,也遭到很多顾客“抱怨”,但他认为,这是一名监督师责任心的体现。“一般请我们的人,很少会出现不接电话、不回消息的情况,毕竟他们花了钱。”何先生说。
“85后”监督师
监督是陪伴式督学
同样作为自律监督店铺老板的“85后”Jim,却与何先生抱着不一样的想法,他认为“监督不仅是提醒,更是陪伴式学习”。Jim全职经营着知浦友人的店铺,这家店的顾客群体90%都是备考的人。面对这些急需监督的人,他将自律监督师定位成一个鞭策者,是帮助顾客克服内心拖延、懒惰,自主提升专注力的职业。
他与何先生不同的是,每次在开始监督前,会让监督师根据顾客的需求和时间来帮助他们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分段规划,并制订奖惩机制。督学分别体现在:顾客任务开始前提醒时间、任务进行中不定时抽查,以及完成后进行核实,以能做到的最大程度尽心尽责地监督。
“我做自律监督师的初衷也是因为自己需要长期学习,当时在学习的路上遇到了有相同诉求的人一起搭建了学习监督的机制,两个人共同进步,所以想把这套监督经验留下来。”
用户体验
比监督更重要的是真心陪伴
尽管监督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两家店铺老板一致认为自律监督师是一份良心活,十分看重顾客的情绪状态。在何先生看来,监督就是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的相处和沟通,他说自己经营这家店以来接了几十单,都是遇到情感障碍或是处于焦虑状态的学生。
“坦白讲,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是不收费的,只是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开导他们一下。”何先生回忆,曾经有名大三的女生经历了父母重病后家道中落,男友又离她而去,怀着悲伤绝望的心情找到了他们,袒露她此前自杀未遂,询问她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监督比较好。何先生选择以朋友的身份陪伴她度过人生中这一艰难的时期。
在与这位女生沟通的时间里,何先生对她进行了持续的关心以观察她的状态是否稳定,根据女生所学的法学专业,告诉她毕业后如果愿意,也可以来自己的创业公司做法务,以提供工作机会的方式为女生的生活提供一个新的奔头。也许是这份承诺和陪伴给了女生底气和温暖,何先生说后来再看这女生的朋友圈的状态都恢复了正常。
比起顾客是否按时做任务,Jim平时会更看重顾客的情绪状态,他认为稳定的情绪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监督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提醒,还能够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帮助客户冷静分析心态困境。
诚然,不同店铺的监督方式在制度和理念上会稍有差异,但是殊途同归,自律监督师的目的,都是想帮助那些希望克服自己拖延、不规律作息、毅力差等小毛病的人来不断改变自己。同时也愿意付出时间来帮助一些人战胜心魔,走出困难和失落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