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18日,第十五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主论坛在渝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30余位院士,以及众多电子信息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山城,聚焦技术前沿、行业热点及应用,探讨中国电子信息新技术跨行业、跨领域的特色应用和发展。
作为重庆支柱产业之一,与会院士也纷纷为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把基础研究和产业创新绑在一起做”
针对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在校地合作中,科研成果如何产业化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苏东林建议:“把基础研究和产业创新绑在一起来做。”
“校地双方的合作应该建立良好的机制,让高校与企业充分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由市场来提出问题;而高校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来加强基础研究。”苏东林说,基础研究不能是纸上谈兵,问题不能仅仅来自于文章中,而应更多地来自于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要从电子信息产业应用层面的问题中凝练出科学问题来进行研究,然后再回归到指导应用上。
“‘绑在一起’并不意味着把科学家变成企业家,也不是把企业家变成科学家。”苏东林表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不应该是两个团队各自为政,而要形成一个联合课题团队,一起“摸爬滚打”,因为理论成果在实际应用中会面临很多限定条件,此时往往需要理论研究“向前再走一步”,促成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打造系统化、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对于重庆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分析了重庆的优势: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完备,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5G+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张平说到,下一步,重庆应该加强在数字新基建领域的布局力度,同时加快系统布局,持续打造系统化、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全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张平还表示,目前5G+智能制造方面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重庆应抢抓先机,以汽车、电子两大支柱产业为重点,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域和空间。
“发力低空智联网新基建”
重庆打造数字经济新业态有哪些新的发力点?(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