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温泉寺一笔画尽祖国四季万里河山清明假期重庆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36万人次沙燕风筝:忙趁东风放纸鸢
第12版:科技服务·文旅
上一版 下一版  
北碚温泉寺
一笔画尽祖国四季万里河山
清明假期重庆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36万人次
沙燕风筝:忙趁东风放纸鸢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非遗 讲故事

沙燕风筝:忙趁东风放纸鸢

  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 罗鑫)每逢清明节气,草长莺飞,在公园里、河岸边总有不少人在放飞风筝。放风筝是一种康复养生之道,古已有之。史书记载:“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热”。人们在踏青放风筝之时,要动手、腕、肘、臂、腰、腿、足等人体各关节部位,使全身都能够得到锻炼。如今,偶见女孩们穿上汉服放风筝,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清明前后,春暖花开,气流上升,和煦的春风里,最适宜放风筝。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南方称“鹞”,北方称“鸢”,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北京风筝已有数百年历史,至清代,北京风筝形成了独特的京派风格。

  扎燕风筝,即北京人俗称的“沙燕”,是北京风筝流派之一, 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造型是北京居住的一种燕子演化而成。“沙燕”的头是燕子头的平面变形,它的眉梢上挑,两眼有神,被赋予人格化的感情,再加上那对剪刀尾巴,使人看上去就会想到燕子。

  一些人运用中国传统美学观点,创造性地把拟人的方法运用到风筝上,在保留燕子形体特征的同时,赋予它人格。将人的精气神注入于风筝之中,创造出了沙燕风筝。从事了20多年沙燕风筝制作的北京手艺人杨利平介绍,沙燕风筝家族成员众多,既有比喻健壮男子的肥燕,也有窈窕淑女的瘦燕,有代表恩爱夫妻的比翼燕,更有他们的后代,在婴儿、小孩和青年这三个成长节点,分别以雏燕、小燕、半瘦燕来定格。

  做一只沙燕风筝的工序十分考究。“扎”即要达到对称,左右吃风面积相当,风筝的骨架需要选竹、劈竹、弯、削、接五个步骤完成,竹子是制作风筝骨架的主要材料。“糊”要保证全体平整,干净利落,纸或绢为一般传统风筝的制作材料,着色鲜艳亮丽,更能体现中国风筝的魅力。“放”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

  “手绘风筝短则需要一周时间,长则一个月。有的还会装上发光管,晚上也能放飞。”杨利平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