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房湾七彩巷定格那热血澎湃的时刻第二十二届垫江牡丹文化节3月19日开幕蔚县剪纸讲述中国冬奥故事
第12版:科技服务·文旅
上一版 下一版  
马房湾七彩巷
定格那热血澎湃的时刻
第二十二届垫江牡丹文化节3月19日开幕
蔚县剪纸讲述中国冬奥故事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3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五四运动》:
定格那热血澎湃的时刻

萱草

    油画《五四运动》截图。

  周令钊先生创作的油画《五四运动》描绘了北京十几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要求当时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的情景。画面中的五色旗以及“废除二十一条”等条幅将观众的视野拉回到1919年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那么周令钊先生的这幅油画作品为什么能够成为纪念五四运动的经典之作呢?爱国进步的青年精神又是如何被画笔所呈现的呢?

  创作前拜访五四运动参与者

  油画《五四运动》是已过百岁高龄的周令钊先生的代表作。就在这幅作品完成的前一年,也就是1950年,他刚刚主持设计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这面新团旗第一次与世人见面,就是在1950年纪念五四运动的青年游行队伍中。

  油画《五四运动》反映的就是学生示威集会的场景,抗议巴黎和会对中国利益的出卖,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到很多横幅和标语,上面写着“废除二十一条”。党史专家刘岳说:“除此之外,在现场的爱国学生还散发了很多爱国宣言,在宣言中这样写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在进行创作前,周令钊先生多次走访了北大红楼、赵家楼胡同等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地方,并且拜访了五四运动的参与者许德珩先生,作者提出了几种构图,许先生充分肯定了将场景放在天安门前的这种构思,后来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幅作品。

  以青春点燃五四“星火”

  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了一场所谓的“和平会议”——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获胜的二十七个协约国出席了这次会议,中国也派出了徐征祥、顾维钧等5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令人没想到的是,中国明明是战胜国却被当作战败国处理,不仅中国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强某些特权”的七项希望条件以及“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均被无理否决,和会甚至将原来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都转由日本接管。5月初,消息传回国内,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十几所高校的学生举行抗议集会。

  五四运动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用画笔记录历史瞬间

  油画《五四运动》是一个基本的一分为二的水平分割构图,占据画面近一半的是作为背景的天安门城楼和依稀可辨的华表,被一层薄雾所笼罩。

  艺术评论家李冠英介绍,城楼的一角乌云滚滚,象征着当时阴暗压抑的社会环境以及激荡变幻的时代风云。但画面的另一角上,已经有蓝天隐现,又象征着一种希望的出现。城楼的侧面还有枯死的树,它象征着一些日趋消亡的旧事物,跟这些枯树形成对比的是后面郁郁葱葱的树木,象征着新生命的觉醒和革新力量的孕育。

  周令钊先生在表现画中青年学生的时候,选取了自己、妻子和周边的同事、学生的形象。在画的正前方,发传单的女同学就是周令钊先生妻子的形象,而在画面正中间,穿着蓝色长衫、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画家本人的形象。

  青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力军。1919年,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