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汤艳娟)日前,记者从重庆市农科院获悉,该院农机所科研团队历时5年攻关,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榨菜联合收割机。该设备实现了榨菜切根、打叶、夹持输送、提升归框联合作业,填补了我国榨菜收获机械化技术装备的空白。
榨菜制作之前俗称青菜头,全国榨菜种植面积有300多万亩,其中重庆种植面积占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涪陵、武隆、万州等13个区县。然而,重庆地属丘陵山区,山高坡陡,地块小而散,榨菜种植、管理和采收主要依靠人工完成,生产效率低下。
从2017年开始,市农科院农机所围绕榨菜机械化生产开展了一系列试验,先后研发出旋耕起垄一体机、榨菜播种施肥一体机等技术装备,实现了榨菜耕整地、播种施肥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生产。但对无损切根、无损夹持输送、茎叶分离等技术,却一时无法攻克,成为推进榨菜机械化生产的“拦路虎”。
市农科院农机科研团队为此历经多次技术攻关、5次设备改进,设计出自适应仿地形割台,解决了切根难题。科研团队又设计出自适应柔性夹持机构,实现了青菜头的无损夹持输送。
日前,记者在市农科院农机所榨菜试验田看到了这款国内首创的榨菜联合收割机。在试验人员的一番流利操作下,该机器一次性完成切根、打叶、夹持输送、提升归框等榨菜收货作业。
“收割一亩青菜头,这台机器只需要两小时。”市农科院农机所所长庞有伦告诉记者,“在实现机械化、标准化种植的前提下,这款榨菜联合收割机,作业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
据悉,此次榨菜联合收割机的成功研发,不仅实现了青菜头的无损高效收获,还集成了榨菜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标准。目前,我市榨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体系已基本形成,为重庆榨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