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李经勇:搞科研就是要不怕坐“冷板凳”科技先锋谈张兴端:大山里的“农作物医生”
第06版:科技创新·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李经勇:搞科研就是要不怕坐“冷板凳”
科技先锋谈
张兴端:大山里的“农作物医生”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1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经勇:搞科研就是要不怕坐“冷板凳”

本报通讯员 刘帅

  渝香203是我市成功育成的重庆高温伏旱区首个品质达国颁二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该品种在四川、贵州、江西等省市进行示范推广,目前国内种植面积已达1137万亩,新增产优质稻谷近3亿公斤,结束了重庆没有优质大米的历史。

  在渝香203成功育成的背后,是一群人多年的努力和坚持,其主研人员是奋战在科研一线的李经勇。“搞科研就是要不怕坐‘冷板凳’,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李经勇说。

  潜心育种三十年

  1989年,李经勇从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毕业来到了永川,进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原重庆市作物研究所)工作。谈及当初的选择,李经勇表示主要源自儿时的梦想。“因为我老家在农村,小时候经常吃不饱饭,就想着怎么能够让地里多长点粮食,让更多的人填饱肚子。读书的时候就选了农学院。”李经勇说。

  李经勇的主研方向是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研究和品种选育。李经勇解释道:“现在耕地越来越少,如果能够一种两收,把秋季稻田的温光用上,产量就更高了。并且,再生稻更好吃一些。”

  从业30年,李经勇先后主持、主研“水稻再生力品种资源(材料)的引进与利用”“再生稻栽培技术规范”“再生稻高效生产模式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香型优质杂交稻渝香203节本高效栽培示范”等各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40多项,通过国家、重庆等审定的渝香203、渝优7109等优良品种21个,获国家授权专利6项。

  提及成绩,李经勇最骄傲的便是渝香203的育成。“重庆最好吃的渝香203就是我育成的。”李经勇说。当时重庆没有一个国家颁发的二级优质米品种,水稻渝香203的育成,让地处西南高温伏旱稻区的重庆有了优质杂交水稻。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渝香203的育成是李经勇的骄傲,但育成一个新品种却一点也不容易。新品种的育成,至少需要花费8到10年的时间,甚至有可能一辈子也无法育成一个。以渝香203为例,从1994年开始确立课题,到2006年才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历了足足12年时间。

  在强化科技创新的同时,李经勇还十分注重成果的示范推广应用。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创新集成了渝香203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现了高温伏旱区渝香203“品种+品质+品牌”高值化应用,提升了优质稻产业。目前,渝香203通过8次审认定,鉴定恢复系1个,创新集成7套不同耕作与种植方式的栽培技术模式,拥有新品种权1项、注册商标1项,发表论文26篇,合编农业农村部技术手册1本。成果的大面积推广,不仅提高了稻米品质和种植户收入,还提升了企业品牌效益,更减少了肥料与农药投入,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大足区拾万镇,渝香203杂交水稻还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20亩稻田里,紫、红、黄、绿、白等五种颜色的水稻,构成了“袁隆平院士”“长虹娃”“2020”“全面小康”“复兴梦想”等文字logo和卡通图案,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据了解,该基地预计到年底将会突破20万人次游客的数量,预计旅游总收入将达到500万元。

  做稻田试种的坚守者

  如今,渝香203在全国推广已有近1000万亩,云南、贵州、四川、陕西、江西、湖南等地都已经通过审查认定,可以大面积种植。在李经勇看来,当初再多的艰辛也都是值得的。

  “第一个品种确实不容易,有积累了就容易了。”回首自己30余年科研路,李经勇乐观地说。

  除了品种选育本身的难度,30年的科研工作中,李经勇还遇到过许多实际的困难。首先是经费问题。“2006年到2007年期间,团队的人自己垫钱搞科研。”李经勇说。

  农业科研工作,除了在实验室内的研究,更多的工作需要在田间地头完成。在品种选育工作中,由于重庆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为了加快进程,李经勇这样的农业科研工作者就像“候鸟”一样,每年8月就到海南再种一季水稻,第二年3月回到重庆继续播种。重庆、海南两地来回奔波,一年当作两年用。“上世纪90年代到海南,只有挤火车,有时候挤都挤不进去,并且没有座位,有时候会睡到座位下面。”李经勇回忆,“当时在海南没有固定的基地,只有找农民租田地,风餐露宿。有一年还遇到台风,把大家都折腾得够呛。”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保育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品牌建设,力争三到五年,在川渝地区和长江流域新增20%至30%的推广面积,让每公斤稻米价值提高5角到1元,有效增加农户收入,让重庆产的优质稻米走向全国。”李经勇说。

  人物名片

  李经勇,重庆农科院特色作物所副所长、书记,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奖6项,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奖项(丰收奖)3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重庆市杰出人才突出贡献奖,重庆市粮油生产先进个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