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辅导员吴昊正在给同学们上课。本报记者 李彦霏 摄 |
10月20日,万州区龙驹镇岭上村文明小学的校园里热闹非凡。孩子们兴奋的原因是校园里来了两位特别的“快递员”——来自重庆科技馆志愿服务支队的科技辅导员张丹和吴昊,他们送来的不是真正的快递,而是科普大篷车和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定点扶贫龙驹镇
万州区龙驹镇是重庆市深度贫困镇之一,重庆科技馆继开展“科技馆里的科学课”进校园和选派优秀党员驻村扶贫后,扶贫工作再次提档升级。这次,市科协团委和重庆科技馆直接携科普大篷车并将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系列课程“打包”送到了万州区龙驹镇基层一线,为师生们带去一场科学盛宴。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科技志愿者围绕科普大篷车的车载展品,根据展品学科的不同分别构建不同的科学体验区域,引导文明小学的孩子们从观察到体验再到思考,充分认识展品所蕴含的科学原理。
谈起龙驹镇,科技辅导员吴昊表示:“这几年重庆科技馆经常来龙驹镇送科技,这次也是我第二次来了,上次来是为了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这次来龙驹镇,我更加轻车熟路了。”
播撒科学的种子
万州区龙驹镇与重庆主城相距300多公里约4个小时车程,这成为了这里孩子们探索科学世界的拦路石,难以享受与城市同等的科教资源,为了让龙驹镇的孩子们享受最新的科教资源成为科技辅导员带着科学课程来到这里的初衷。尽管舟车劳顿,两位科技辅导员仍纷纷表示:“我们将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学校里的同学们带来最好玩的科学课程。”对于科学课程,同学们通过科技辅导员张丹的讲解,知道了为什么两张透明的薄片叠在一起就不透光?垃圾为什么要分开扔?张丹说:“当同学们因为好奇而开始寻找答案的时候,科学的种子已经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好奇心会驱使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而种下这颗科学的种子,就是科技辅导员想做、要做的事情。”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智则国智”。课堂上同学们的热情总能带给科技辅导员无穷的动力,为了那一双双发亮的眼睛、兴奋挥舞的小手和此起彼伏的惊喜欢呼,张丹和吴昊拿出了“看家本领”,希望通过这次“快递员”进村小送科学课程,在同学们的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后援团做支撑 不忘初心
“这次带来的课程分别是《好玩的偏振片》和《让垃圾有个好归宿》。”张丹介绍道。作为重庆科技馆的明星品牌,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已经走过6个年头,但要走出去“智援”山村,不能直接生搬硬套。
孩子们笑脸的背后是一群人6年来的默默耕耘,他们就是重庆科技馆馆校结合教师团队,他们为课程设计和材料包开发建言献策,他们就是课程“走出去”助力教育扶贫的有力支撑与强大后援。
今后,围绕脱贫攻坚计划,重庆科技馆科技志愿服务支队和团总支在市科协、重庆科技馆的领导下把扶贫攻坚作为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战场,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和科技志愿者踊跃投身扶贫攻坚实践中,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