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老科协调研天元乡食用菌生产就业扶贫车间。巫溪县科协供图 |
地处大巴山区腹地的巫溪县天元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贫穷,曾是当地人难以逃脱的宿命。自2017年以来,天元乡以产业振兴为发力点,按照“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扶贫思路,深耕消费扶贫,借助各大网络平台,让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翅膀”。2019年,天元乡贫困发生率降至0.66%。
借政策东风活出幸福模样
竹篾编织成的栅栏井井有条、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曲径通幽、青瓦黄墙的房屋错落有致……一步一景,一巷一色,走进天元乡宝坪村,记者感受到了它的别样韵味。
“别看现在村里环境这么好,以前我们村被称呼为‘横等上’,所谓‘横’指的是山岭纵横、悬崖峭壁;‘等’指家家户户平等,都穷;‘上’指的是生存环境都在山岭上。那时村里只能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生活水平仅仅能维持个温饱。”家住天元乡宝坪村的胡德兴,回忆起村里过去多年的艰辛,心里充满了感慨。自2017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他享受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倾斜,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现在我们家逐步形成了以养殖为主、药材种植为辅的多元化农村家庭经济体。2019年全家的年收入达到13万元,这是几年前做梦都想不到的。”谁能料到,短短几年时间里,那个曾经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穷得叮当响的胡德兴,如今活出了幸福的模样。
对像胡德兴一样的天元乡村民来说,沐浴着脱贫攻坚的时代春风,他们正亲手改变贫困的命运。
教育“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磁悬浮地球仪真的好神奇哦,地球仪竟然隔空飘起来了。”“电光还可以跟着手指一起动,太神奇了。”走进天元乡共享科技馆,就能听见学生们兴奋的声音。据介绍,共享科技馆是市科协在全市深度贫困乡镇实施“六个一”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扶智来扶贫的创新举措,能够帮助当地群众近距离体验科技,感受科技魅力。
扶贫需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曾经的天元乡,物质匮乏的同时,贫困人口也陷入了脱贫意愿和能力双双不足的困境。通过党建引领、真情帮扶、扎实规划等形式,天元乡不断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不少群众已由过去的“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
“除了开展科普活动以外,巫溪县农技协联合会、茶叶产业协会、中药材产业协会等也会经常开展一些农村实用技术职业人才培训,加强基层科普阵地建设,将科学、人文、政治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群众科学素质,让天元乡颜值更美、气质更善、品质更真。”巫溪县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消费扶贫推动“山货出山”
近年来,天元乡立足资源优势布局产业,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同时,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推动“山货出山”,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有效攻克深贫壁垒。
“我们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农户就生产什么,利用消费扶贫倒逼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兴旺。每年举办春、秋两季订货会,对接农户和扶贫集团供销需求,以销定产,推出百香果、香肠、腊肉、香菇等20余种优质农副产品。”天元乡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9年6月,天元乡9个村集体共同出资270万元,注册成立“天谷元乡”商贸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统筹辖区农副产品销售。38类“天谷元乡”品牌农特产品通过认证并入驻市内外商超及淘宝、天猫旗舰店,单日最高销量达38万元,“天谷元乡”品牌市值突破300万元。另一方面在市区、高校以及对口帮扶相关单位建立“天谷元乡”线下体验店、社区商超等,让天元优质农产品进入市场、走出大山。
据统计,天元乡2019年农副产品销售额达1948万元,今年已签订消费扶贫订单852.33万元,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3700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66%,实现从深度贫困乡到脱贫示范乡的华丽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