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双龙镇多措并举促脱贫酉阳县车田乡啃下脱贫“硬骨头”
第06版:科技创新·扶贫
上一版 下一版  
巫山县双龙镇多措并举促脱贫
酉阳县车田乡啃下脱贫“硬骨头”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0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酉阳县车田乡啃下脱贫“硬骨头”

本报记者 刘代荣 通讯员 涂银燕

    车田乡“四好乡村路”。  酉阳县科协供图

  酉阳县车田乡属典型的峡谷丘陵地带,山高石头多,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虽然名中有“车”有“田”,其实这里田并不多,早年也不通公路,偏僻、穷乡、贫困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车田乡现有人口8414人,土家族、苗族约占全乡人口的97%。建档贫困人口有622户2784人,已脱贫450户211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4.13%降至2019年底的1.12%。”酉阳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周建国告诉记者。

  近年来,车田乡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帮扶责任体系,精准规划实施各类扶贫项目141个。而今,车田乡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提高,乡里出产的油茶、茶叶、中药材、枸杞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四通八达的乡村“四好公路”源源不断运往外地,百姓笑了,再也不为吃、穿发愁了。

  科技兴产业 产业助脱贫

  清明村是酉阳县车田乡最东边的一个村,是车田乡唯一的未脱贫村,也是酉阳县9个未脱贫村和全市100个定点攻坚村之一。

  记者在清明村目睹了科技助力修建起的枸杞大棚。偌大的大棚里,枸杞苗长势良好。清明村第一书记方文,正在大棚里指导农民育苗种枸杞。方文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双博士书记,这个枸杞大棚正是他亲自指导建立起来的苗营。

  早在2017年,方文作为上级派驻清明村的第一书记,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如何改变清明村发展滞后、群众增收渠道单一的困境,针对当地自然地理、土壤气候,科学选定了劳动力要求不高、收获周期较短、具有一定特色的叶用枸杞作为清明村发展的重点产业。

  2018年初,车田乡政府引进了森丰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清明村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开始试种示范,建起了叶用枸杞科技成果转化暨精准扶贫示范基地。

  同时,为了延伸叶用枸杞产业链,拓宽增收渠道,在扶贫集团的支持下,挂牌成立了“重庆市油茶叶用枸杞研究所”,长期派驻4名科研骨干人员常年驻村研发帮扶。

  目前,清明村有“叶用枸杞科技成果转化暨精准扶贫示范基地”120亩,开发了“车田香”和“清明春”枸杞芽茶等系列产品,有效带动1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修建致富路 走出贫穷门

  “制约车田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问题。”酉阳县科协的工作人员介绍。过去,车田乡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出门走山路,下地一身泥,运输全靠肩挑背扛。

  修建脱贫致富路,不仅是车田乡百姓多年的夙愿,也是扶贫集团的共识。几年前,车田乡的主干道泔百路(泔溪—车田—湖北来凤县百福司镇)的泔溪—车田仅有24公里的三级路,且弯道多、坡度大、破损严重。其他乡镇的连接路、村组道路全部为泥石路,一遇暴雨冲刷,基本不能行车,严重制约乡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8年,车田乡实施泔(溪)车(田)路“三改二”工程。据了解,泔溪到车田公路改建工程为深度贫困乡扶贫项目,设计等级为二级标准。同时,从小寨村5组吴家湾分道上天龙山的公路、清明村4组蜂子湾至5组彭家盖的“四好公路”、小寨村墙院至文家湾的进寨公路等,一并开工。目前,“泔车路”已全面完工通车,31条98.6公里“四好农村路”也已完工,建成全乡10户以上的院落公路通畅率达100%。

  “修路是车田乡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在水利、电力、通信等多个基础设施方面,都将加大投入和改造力度。”车田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建成集中式供水厂1座、农村人畜饮水池34口,贫困群众安全饮水保障率达100%。

  如今,以市级旅游度假区为主题的天龙山旅游度假区正如火如荼地推进。随着一个个脱贫“硬骨头”被啃下,车田乡正齐步奔向小康。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