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周厚勇:耕耘在防护装备的沃土上刘廷荣:山坳村的致富带头人科技先锋谈
第06版:科技创新·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周厚勇:耕耘在防护装备的沃土上
刘廷荣:山坳村的致富带头人
科技先锋谈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9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厚勇:耕耘在防护装备的沃土上

    周厚勇(左一)向军事科学院专家介绍产品。

  本报讯 (记者 何军林)在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行业,提到“重庆盾之王”,人们会联想到防弹防刺服、救生防弹衣、排爆排雷装备等。由重庆盾之王实业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复合材料装甲、轻质防弹衣、复合防弹头盔、防暴服等,在业界享有很好的声誉。

  “盾之王”的缔造者——周厚勇,却有着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寻找市场突破口

  1992年初夏,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周厚勇与某研究所签订了联合开发防护用品的协议,翻开了人生创业新篇章。

  其实,那时的周厚勇对防护用品行业完全是个“门外汉”,专家讲的弹道力学、穿甲力学、材料力学等知识让他如听天书。入行需从技术入门,为了解相关技术和产品性能,他用极大的热情去熟习技术数据,在近半年时间里,他手不释卷,问不离口,经过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他渐渐进入“角色”,对客户提出的一些普通问题能够应付自如了。

  为了新产品的开发,周厚勇北上辽宁,南下深圳,一年多下来钱花了几十万元,产品却没卖出去一件。面对如此惨淡景象,他倍感焦虑、困惑。若继续开发,前路渺茫,不知要用多少钱才能见到曙光,若就此放弃,则前功尽弃,已投入的费用只有打水漂。

  如何找到市场的突破口?唯一途径就是证明自己的产品性价比是一流的。当时,国人有一种普遍认识,凡是进口的东西都比国产的好。这意味着周厚勇要证明自己的防弹衣比进口的好且性能还有独到之处,就必须用现场实弹进行比较演示的方法,让大家口服心服。通过公安部科技司相关人员的介绍,他选择了山西省。

  1994年12月25日,在太原市郊的武警学院靶场,美国的凯夫拉防弹衣和周厚勇团队研制的盾之王防弹衣进行实弹性能比测。结果,盾之王防弹衣优于凯夫拉防弹衣,全场响起掌声……那一刻,没人注意到周厚勇眼里闪动的泪花。

  随后,人民银行总行保卫部门向全国金融系统推荐使用“能防内伤的盾之王”防弹衣,让周厚勇绝处逢生。

  技术创新写辉煌

  岁月如梭,事业精进。

  如今,周厚勇从事防弹防爆类产品科研、管理工作近30年,他用笃行勤勉的工匠精神,在科技装备制造的征途上不断书写精彩,见证并参与了这一行业在中国的起步与发展。他多次在公安部组织的全国警用装备论坛上发表专业演讲,已成为行业内的知名人士、技术专家。他多次参与防护产品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制定。主导研发的排爆服、防爆毯、防弹防刺服、救生防弹衣等产品的问世,填补了国内军警装备的空白。“盾之王”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第一批专新特精“小巨人”企业,同时成立重庆市军警防护装备技术研发中心,今年还荣获第七届重庆市市长质量奖提名奖。

  这些年,周厚勇带领的团队承担了国家有关部委等军警个人防护及装甲防护装备的科研或产品供货任务。他们攻关的高强高模新型材料、纳米新材料运用、创新复合材料新工艺,形成知识产权及产品并进行产业化生产。不仅实现了军警个人防护和装甲防护类产品在特殊、极端环境中的运用,还提升了现有产品的防护等级。

  追随周厚勇前行的身影,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辉煌:2010年,研制出国内第一件防弹防刺服并列入公安部装备序列;2011年,研制出国内第一件救生防弹衣,装备在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队;2017年,复合防弹装甲板研发成功,配套在相关装甲车上;2019年,研制出一种爆炸试验仿形靶标等。

  前不久,周厚勇赋诗一首,《水调歌头·庚子新春试笔》:“情寄盾之王,梦大江东。天高地迥,渝州秀色果然浓。处处梅英烂漫,遍野花光照眼,烟雨自迷蒙。春水逐莺燕,柳浪戏轻篷。英雄意,浩荡气,快哉风。长歌击节,诗思驰骋万花丛。百尺江涛澎湃,千里轻雷滚滚,霹雳见神龙。白鹭双飞去,丹鹤唳晴空。”

  这首诗抒发了周厚勇对防弹防爆事业的钟爱,对未来的期望。

  人物名片

  周厚勇,现任重庆盾之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中国安防行业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专家库专家、重庆市科技局专家库专家。从事防弹防爆类产品科研、管理工作近30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成果进步奖二等奖、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