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这枚金印上,有一只表情坚毅、严肃认真又呆萌的小乌龟。可它却属于三国文物里稀少的精品,是镇馆之宝之一。
A江边捡到的将军印
1982年的一天,刘定全无意中在江边发现了一块金光闪闪的东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拿着这个东西到河边清洗后惊讶地发现,这是一枚印章。这个印章十分奇怪,下半部分呈正方形,上半部分则被雕刻成一只乌龟的模样,底部还刻着几个大字,而材质可能是黄金。
刘定全向妻子分享自己的发现后,妻子直接将印章放进嘴里咬了一下,印章上留下了她的牙印,因此确定了这个印章是金质的。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个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刘定全捡到金子的事情。许多想看热闹的人都来到刘定全家中想看一下宝贝到底长什么样子。
很多闻风而来的文物贩子也来到刘定全家中想要花高价买走这枚印章,但刘定全是个冷静的人,无论谁想要买走他都没有同意。一直到考古专家听闻此事后来到他家中,他才放心地将这枚印章交给专家。专家研究后才确认这是一件文物,是西汉时期的印章,根据印章上的字可以看出名为“偏将军印章”,具有非常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能为研究西汉时期的文化和官制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得知文物的重要性后,刘定全将这件文物上交,希望专家可以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B偏将军之名的起源
“偏将军”其名源于先秦,盛于两汉。起先“偏”为编制单位,如“五十人为偏”(《周礼·地官》);“其君之戒,分为二广,广有一率,率偏之两”(《左传·恒公十二年》)等。同样“偏”也有作将佐称谓,如“司马令尹之偏”(《左传·襄公三十年》);“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老子·道德经》)等。
从西汉始至魏晋时期,“偏将军”一职使用更盛。如《史记·陆贾列传》记载:“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
C金印见证三国历史
金制官印流行于汉晋时期,全国目前共发现26枚,两汉金印存15枚。“偏将军印章”传世多为银、铜质,重庆发现的这枚是目前所见唯一一枚金印。《汉仪》记:“汉兴,置大将军、骡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据考证,从新莽始,龟纽印的秩级比西汉略低,使用金印的制度也比西汉略宽。此金印龟纽头微昂,背圆,龟甲饰重环纹,制作精细。此类龟纽官印流行于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但在两汉之交的战乱时期或有例外,出现金质“偏将军印章”也完全有可能。另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另藏有1954年陕西省宁强县阳平关出土的金质“朔宁王太后玺”1枚,朔宁王是东汉初建武七年被当时割据政权首脑公孙述封隗嚣的王号。此金印与“偏将军印章”金印在纽式、印体上如出一辙,可推断为同一时期,况且“偏将军印章”的印文用字又与同时期可断定的印文风格一致。因古时江州(今重庆)在新莽至东汉初年发生多次战役,如“夷陵战役”等跨越上述两金印出土之地,所以“偏将军印章”出土于重庆并不奇怪。
D精妙绝伦的印章艺术
此枚“偏将军印章”凿刻谨严精巧,且新莽官印的制作技艺极为精湛,明显超过西汉或东汉中后期。王献唐先生在《五灯精舍印话》中,对新莽时期官印有极高的评价,“新莽篡汉,百度维新,凡有制作,无不精美。印为国家重器,尤刻意求工。今传新莽官印,钮制炼冶,俱皆华妙。印文书刻之工,远迈秦汉,更无论魏晋。篆刻至莽,殆摹印之极规矣。”此印五字采用当时常见的三行排列方式。这种排列方式使得文字体势自然延伸,所占位置具有黄金分割特征,适合篆书的伸展,显得极为美观。通观此印,其凿刻工致峻拔,线条干净利落,有含和闲雅之致,给人赏心悦目之感。章法精巧缜密,篆法工稳谨严,笔画伸缩自如、不肆不拘,平直中略寓圆融之气。故而此印遒媚独具,称得上清刚与婉约兼得。
总之,此枚金质“偏将军印章”从其艺术角度来讲。以其特殊的材质,高超的制作水平,舒展、沉稳、典雅而又精整的印文,一丝不苟、精妙绝伦的章法安排,使我们感受到了这一时期印章艺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非凡的艺术魅力。(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