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学颖:创业在荷田叶仲宇:精心打造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基地科技先锋谈
第06版:科技创新·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尹学颖:创业在荷田
叶仲宇:精心打造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基地
科技先锋谈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9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叶仲宇:精心打造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基地

本报通讯员 郑雪

  叶仲宇,从1998年至今在武隆区沧沟乡从事农业科技工作,22年如一日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根基层诠释初心和使命。

  叶仲宇通过不断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引进吸收工厂化育苗技术和山地农业高效种植技术,开办农民田间科普学校等,依靠科技力量和专业技术带领全乡人民提升科学素质,提高种植技术,实现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造出全市乃至全国有名的“沧沟西瓜”品牌,武隆区沧沟惠众西瓜科普示范基地因此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

  引进工厂化育苗技术

  叶仲宇在从事农业科技初期,面临传统育苗出苗率低、苗弱、病虫害严重、移栽成活率低、缓苗期长、不能长途运输、育苗成本高、供苗能力小等困境。

  从2007年起,叶仲宇多次远赴山东、台湾、荷兰等地学习工厂化育苗技术。他说:“一项新技术新产品是否适用于当地,是否能给服务对象带来效益,需要先试验,全面了解这项技术和产品的优势和不足,决定是否推广,减少盲目推广造成的人为损失。”

  从事工厂化育苗技术攻关13年来,经过自身多次选择试验,引进消化山东鲁青公司穴盘西瓜育苗技术、贵州省毕节市辣椒漂浮式育苗技术,通过转化总结提炼出了一套适合武隆当地的育苗技术,培育的商品苗苗壮、整齐、无病虫害、批量生产、全区运输、移栽成活100%,无缓苗期、成熟早、长势强劲。

  同时,在上级的扶持下,沧沟乡关庙村建设育苗大棚42个,每年为区内提供瓜类优质苗2000亩以上,推动了沧沟乡农业科技的大幅进步。在叶仲宇的带领下,建立了一支育苗基地团队,利用先进的瓜菜育苗技术,实行统一标准集中订单式育苗,在适宜的季节可接1000万株瓜菜苗的订单。

  总结推广高效种植技术

  武隆区种植业受地区条件限制,存在土块小、土层薄、坡度大、交通不便、产量低、效益差等,经过叶仲宇多年曲折探索,屡败屡战,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区山地农业特色的种植技术,减少了土地荒芜,提高了种植收益,扭转了种植业效益。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乡平均每亩玉米需要15个工时,现在每亩地平均只需5个工时,省出来的10个工时至少有7个工时体现了科技水平的提升。”叶仲宇说。

  在叶仲宇的主导下,选择适合粗放栽培的种类,如玉米、红薯等。同时采用挖掘机翻地,每亩施5吨农家肥,实施超稀种植,按50米修一条2.5~3米的田间作业简易道路,苗前、幼苗、小苗分别使用一次除草剂,生长旺盛期施一次追肥,产量得到了大大提高。他将“农艺+农机”相融合,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减少了务工人数,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收入。

  “我们基层科技工作者,要当好实验室成果到田间应用最后一公里的焊接者、催化剂、互通桥的角色。服务对象需要什么,我们有哪些科技资源可以帮助他们,让服务对象少走弯路。”叶仲宇说。

  2012年,在叶仲宇的牵头组织下,沧沟乡成立了第一所农民田间科普学校,实现了种植技术传授“零距离”。8年来,通过“传帮带”,组建了一支科学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伍。

  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2010年,由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授牌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沧沟惠众西瓜科普示范基地落户沧沟乡。

  叶仲宇不负重托,尽心守护这块国字号招牌,扩建了育苗基地,引进了节水灌溉设施,目前,试验示范新技术新品种达13个。

  近年来,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叶仲宇作为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积极引导全乡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积极参与扶贫工程,得到各基地和协会的有力回应,纷纷加入扶贫工程。

  在科园蔬菜示范基地,6年来,每年向种南瓜的贫困村、贫困户免费发放瓜苗,受益贫困户年均在30户以上。以此同时,叶仲宇邀请其他基地和协会加入,通过送猪崽、送菜种、送劳务、送技术、帮销售等多种形式参与脱贫攻坚战,80%贫困户从中受益。

  在叶仲宇的苦心经营和管理带动下,沧沟西瓜示范基地保持持久的生命力长达10年,至今依然活力四射,吸引着区内外众多种植户实地观摩学习,“沧沟西瓜”这块响亮的品牌声名远扬。

  人物名片

  叶仲宇,高级农艺师,武隆区沧沟乡科协副主席、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荣获2020年武隆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