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向永杰赶着山羊出栏。通讯员 李诗素 摄 |
本报讯 (通讯员 李诗素)“兜底户”,是指农村贫困人口中,一部分基本丧失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因灾病致贫的家庭,无法参与到经济发展中和在短时间内脱贫人员,政府将承担起“兜底”责任,实施低保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
黔江区中塘镇迎新村村民向永杰因父母长期多病,被纳入农村“兜底户”家庭。经当地政府的帮扶,这个退伍兵靠养殖黑山羊告别贫困后,主动退出低保,现养羊每年收入达到10万元。
2009年,向永杰一家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政府出资在公路沿线,为他家修建了110平方米的新房,一家六口搬进了新家。
2011年3月,一个机会终于出现在向永杰面前。他的一位亲戚喂养了60只山羊,当时价值26000元。由于兴泉村要打造一个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大部分山林和土地被流转征用,山羊无处放养。于是,这位亲戚考虑到向永杰搬下山没事做,就主动把山羊赊给他,等向永杰把山羊养大,卖了再给他钱。
向永杰在自家山上找些木料,又去附近的砖厂赊来石棉瓦,在离新房30余米的空地上搭建起两间简易的羊圈,高高兴兴地把亲戚家的山羊赶回到新建的羊圈里,开始了他的牧羊生活。
“当年农历的十月,山羊已发展到100多只。后来,我靠着卖羊筹齐到26000元还给亲戚。”向永杰说。后期的养殖中,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和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经常到向永杰家进行技术指导。
2015年,黔江区深入推进新一轮贫困村整村扶贫。向永杰通过养殖山羊告别了贫困,主动退出一家四口人的农村低保。
“从2011年至今,向永杰靠自繁自养本地黑山羊,每年保栏100只,出售在50只以上,一年纯产值确保20万元。”迎新村委会主任李胜权说,向永杰只要把养殖黑山羊的产业一直巩固和发展下去,在防疫技术上不失误,他这个产业只会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