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填报志愿和录取即将开始,对于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择校和选专业是一件大事。填报高考志愿不仅要了解孩子的兴趣以及今后的职业倾向,也要了解各高校的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规划好接下来的大学生涯。
四类分数线意义各不同
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通常分为文科线和理科线,也叫最低控制分数线。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年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来划定。如某省理科计划招生4万人,根据全省理科考生高考成绩,如按1∶1.1的比例划定,则应该从高到低排分至44000名。假设第44000名理科考生考分为340分,那么340分就是该省、市、区的理科最低控制分数线。文科线确定方法同理科。
分批录取分数线是各批录取院校都有各自的控制分数线。控制分数线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考生中,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考生文化考试成绩,按略多于某批院校计划录取总数划定的一个“分数”。
院校调档线是各高校录取考生时对某地报考该校的考生在文化成绩方面的最低要求。院校调档线是在该批院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当年考生报考本校的志愿情况、分数情况及本校在该地招生计划数来确定,每年都会变化。
考生在利用各高校近几年(至少2年)的录取分数线填报志愿时,一定要通盘考虑,切忌死搬硬套。
招生章程该怎么看
招生章程是学校对社会和考生的承诺,是该高校开展招生与录取工作的规章依据,所以考生和家长要注意认真研读。了解高校基本情况,解读招生章程,首先要了解院校基本情况。
高考照顾加分由教育部统一划定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一般来说,各省招生部门确定的政策加分,只适用本地区的高校,外地高校认可与否由学校审查决定。2020年高考加分政策进一步收紧,家长要注意解读政策,积极帮孩子争取应得的加分。
不少考生家长误以为只要被高校提档,就一定会被录取,其实这是不对的。学校审阅档案后,少数考生档案会因各种原因被学校退回, 即“退档”。从分配专业的规则方面看,专业录取主要有专业优先、分数优先、专业级差三种方式。高校具体使用哪一种方式,会在招生章程中明确,考生要看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
高考录取时,有些高校对已投档的考生在安排专业时有单科成绩的要求,主要有两种方式:(1)单科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及格水平。(2)单科成绩必须达到某一分数标准。如外语类专业对考生外语成绩的具体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对语文成绩的具体要求,经济学类专业对数学成绩的具体要求等。
谨慎对待填报细节
参照往年录取分数线,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对号入座”,这是极其严重的误区。
志愿之间无梯度,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同时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如果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同样会增大退档风险,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填报的N个平行志愿全部落空,俗称滑档。
凭借名称选专业,有的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了解,这往往会出现认知和事实出现偏差。一般应该了解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不服从专业调剂,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