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进入汛期 农业气象监测大显身手玉米喂猪须注意方法中国科学家发现微塑料可被农作物吸收遗失声明
第09版:科技服务·惠农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进入汛期 农业气象监测大显身手
玉米喂猪须注意方法
中国科学家发现微塑料可被农作物吸收
遗失声明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7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科学家发现微塑料可被农作物吸收

陆琦

  塑料污染正成为整个地球表层生态系统最严重的威胁之一。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微塑料可以被农作物吸收并进入其可食用部位。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与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完成。

  海洋中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越来越被人们知晓,但对于陆地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了解仍非常有限。“土壤中的微塑料可能是一个更严重的环境问题。”论文通讯作者骆永明研究员说,“污泥和塑料地膜是土壤微塑料的两大来源,污水处理厂收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也都含有塑料,水体中和大气中的微塑料都能导致土壤中微塑料的积累。”

  骆永明带领团队,通过废水水培试验和模拟废水灌溉的沙土培养试验,发现尺寸在亚微米级甚至是微米级的塑料颗粒都可以穿透小麦和生菜根系进入植物体,并能在蒸腾拉力的作用下,通过导管系统随水流和营养流进入作物地上部分的可食用部位。

  “由于塑料颗粒本身具有较强的黏附性,很容易被植物根系分泌的多糖黏液所捕获。而且塑料颗粒具有一定柔韧性,它们可能在受到挤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到狭小的根部质外体空间,进一步渗透进入根系皮层组织甚至到达导管组织中。”论文第一作者、烟台海岸带所副研究员李连祯解释说。

  同时,他们还发现了塑料颗粒进入植物体的另一种通道与机制:在植物新生侧根边缘存在狭小的缝隙,塑料颗粒可以通过该通道跨过屏障,进入根部木质部导管并进一步传输到茎叶组织。

  “对于进入到植物体的微塑料确切含量,我们正在开展研究,以定量化表征更多信息。”李连祯说。

  真实环境中发生植物吸收富集微塑料,这令骆永明感到担忧,这也意味着微塑料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而存在于我们所食用的肉类和奶制品中。

  他表示,目前还不了解摄入微塑料如何影响健康,但即使摄入微塑料本身没有明显的副作用,由于塑料中含有有害的化学添加剂,如增塑剂、阻燃剂等,这可能会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需要对微塑料摄入的健康效应开展研究。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