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府科技云相关负责人在介绍项目。 |
“有科技的出不了门,想要科技的找不到路”。一直以来,科技工作者缺少渠道,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为高收入,企事业单位也找不到获取技术人才的便捷途径。
地摊经济如火如荼,有没有可能打造一个平台,让广大科技工作者也能摆上摊,让企业便利购买科技服务?它来了!
7月16日,天府科技云服务启动暨天府科技云平台上线仪式在成都举行。试运行一个半月后,这个由四川省科协系统牵头打造的科技服务公共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通过天府科技云平台,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可以实现“云上”开店摆摊。科研人员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注册科创工作室,“店铺”就落成了。在自己的小店里,科研人员可以“上架”自己的研究方向、技术技能、创意、科研成果等“商品”,等候买家出现。
买家则是有科研需求的广大企事业单位。过去,他们有需要找专家人才、开展项目研发及技术服务转让时,只能通过询问相关储备关系,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还真伪难辨,匹配度低。现在,他们只需要拿出手机或打开电脑,通过天府科技云App或网站发布自己急需的“科技需求”,自然会有卖家找上门。
“云摊儿”上成千上万的供需数据,如何实现买卖双方的精准匹配?天府科技云不仅是一座“科技云商城”,还是一个“智能月老”,每当有商品或需求产生,系统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卖家的“科技所能”和买家的“科技所需”进行筛选和匹配;再充当起“大喇叭”,向买卖双方发起广撒网式的邀约。有响应时,买卖双方就可进入“私聊”环节了。有意愿的响应者在聊天室或线下进行精准对接洽谈,双方以竞价等方式达成交易。
这个集合了全省“科技大咖”的“网上商城”还是一个科普平台,普通群众也可以享受到平台服务。如今,各种“伪科学”充斥网络,权威科普知识和科普基地缺少统一、便捷的出口。该平台广泛汇聚全省城乡每户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智能分析生成、随时动态更新每个群众的科普需求标签,精准匹配每个群众需要的科普资源,并通过手机短信、App、微信推送等方式向其推送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权威科普知识,从而构建起“智慧、精准、直达”现代科普服务体系。
据了解,试运行一个半月以来,平台注册用户增长迅速。截至7月13日,平台累计个人用户数122万余人,其中注册科技工作者74万余人,注册组织机构用户总数5万余家,精准科普服务数87万人次。
当天的启动仪式上,川渝科协和共青团系统还联合向两地大学毕业生发出《来天府科技云“摆云摊儿”倡议书》,鼓励大学生在天府科技云开设“科创工作室”,以开辟大学生就业创业新空间。
(本版文/图由四川省科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