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科协、市经信委、市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依靠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2020年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了系列举措,明确了重庆开展这项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和时间表。4月28日,重庆市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动员部署会召开,标志着该项工作在重庆正式按下启动键。
对此,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就《方案》有关情况,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负责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国科协依靠以技术与人才服务为特色的“科创中国”平台,启动了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科协组织的重大改革创新,彰显了科协组织的“三性”属性和“三型”优势,实现了落实党中央要求、满足实践需要、符合基层期盼的有机统一。中国科协将重庆作为全国试点工作的候选地区,体现了对重庆的充分肯定和关心厚爱,也反映了重庆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
重庆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多位市领导分别作出批示。按照中国科协关于试点地区的有关要求,市科协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并会同市经信委、市金融监管局于4月24日联合印发了该《方案》。
记者:我市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工作原则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负责人:重庆开展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工作,将遵循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和中心工作,聚焦“三大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抓住关键领域、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深入开展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工作。二是合理布局、先行试点。按照科技需求集中、工作基础良好、示范效应明显的原则,合理选择部分区县先行试点一年,再全面推开,更好促进主城都市区创新发展,更好驱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协调发展。三是线上线下、示范引领。借力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服务品牌,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瞄准区域发展瓶颈、产业共性需求、行业技术短板,打通资源汇聚、服务精准、工作协同、数据集成的线上线下平台。同时,结合重庆实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品牌,形成具有全国示范性的“样板间”。四是资源整合、注重实效。依托科协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依靠市、区县经信部门、金融工作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联合体,打造“政府主导创环境,企业主体强创新,科技人才激活力,科技研发出成果,金融配套强保障,科协服务提效能,成果转化增效益”的创新创业生态。
开展这项工作的总体目标,就是努力把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引向重庆、引向基层、引向企业,帮助地方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力,在助推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取得实效,探索形成科协服务全局的新路径,拓展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记者:《方案》遴选了一批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区县,请问在试点地区选择上有怎样的考虑?
负责人:在试点区县的选择上,我们分为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向中国科协推荐报送了6个“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包括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永川区、大足区、荣昌区和重庆高新区;第二个层面是确定了7个重庆市级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地区,包括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巴南区、江津区、合川区和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试点区县的选择上,我们有以下四点统筹考虑:一是当地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二是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的区县;三是前期开展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成效明显的区县;四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重要区县。
记者:《方案》提出了哪些方面的重点任务,您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吗?
负责人:《方案》一共提出了10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具体包括:一是遴选共建一批“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我在前面已经作了介绍。二是重组“科创中国”平台落地组织模式,如地方产业联盟、技术研究院等组织模式。三是推动“科创中国”重庆科技志愿服务,先期组建10个“重庆市科技服务队”,为地方和企业提供精准化、定制化套餐式科技服务。探索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机制。四是构建“科创中国”重庆融通平台,打通重庆与“科创中国”网络服务平台,市政府与中国科协共建“重庆国际技术交易服务中心”,市科协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建“重庆科技服务云平台(易智网)”,发挥好市区两级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五是举办“科创中国”重庆技术供需对接洽谈会,促进企业家“所需”和科学家“所能”有效对接。六是集聚海外智力创新创业,联手成都共建中国科协“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新建一批海智工作站,持续举办“创新青春在重庆更闪亮”故事会等。七是建设“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平台”,打造金融界、科技界、企业界对话交流平台,举办“科技企业路演”“股权投资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八是打造“重庆市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双月论坛”,由相关区县科协、企事业科协、学会等轮值承办。九是催生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新型社团,发起成立“重庆市科协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学会联合体”“重庆市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学会”“重庆市上观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中心”等。十是成立“重庆市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挂靠在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记者:我特别关注《方案》中提到了重组“科创中国”平台落地组织模式,请问重庆在这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负责人:这确实是一项非常实的工作,是我市开展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创新举措,也可以说是一项立足当前、惠及长远的工作。总体考虑就是坚持政府主导、科协主抓,推动基于目标任务、能力需要、要素驱动进行创新创业组织重构。借助“科创中国”平台,按照“聚焦一个产业方向、引进一个全国学会、联合一个科研院所、打造一个创新生态、培育一个产业集群”的思路,因地制宜建设集“政产学研金服用”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共同体,比如:可以探索建立一些地方产业联盟、技术研究院等,通过各种组织模式,形成创新创业枢纽。
记者:为确保《方案》取得实效,重庆有哪些具体保障措施?
负责人:我们将从三个方面保障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工作的落地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此项工作纳入中国科协与重庆市政府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内容。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由市政府分管联系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市科协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任双召集人,市科协、市经信委、市金融监管局和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为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由市科协负责日常工作。各试点区县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由科协、经信部门、金融工作管理部门联合推进相关工作。二是构建协同机制。市、区县科协要按照中国科协要求,将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的优质资源整体引入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工作体系之中。各试点区县经信部门要积极组织园区、企业认真开展需求摸底,为实现供需有效对接、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各试点区县金融工作管理部门要大力协调提供好投融资服务。三是加强工作激励。市科协牵头制定具体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对科技经济融合试点工作实行目标导向和绩效考核。对工作成效好的试点单位,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经费支持。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建立健全依靠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全面推开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