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
近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以下简称重庆市畜科院)院长刘作华率营养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后勤保障处相关负责人一行到该院双河科研基地对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和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进行现场检查,推进科研平台建设项目工作的开展。
这,只是重庆市畜科院推动工作的一道剪影。
从制定实施行政与后勤人员绩效考核、专技人员职称评聘分开试点等制度,到开展“西南安全优质猪肉全产业链联盟”平台建设、融入科技部农村中心“100+N”开放协同创新工作体系,再到持续推进“六大平台建设”、深入开展“五个专项”行动……2019年以来,重庆市畜科院扎实推进“1165”工程,在高质量发展路上阔步前行。
加快步伐
“六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9年12月,重庆市畜科院“1165工程”重点打造的“重牧硅谷”在众多申报全国2019年国家级孵化器评审中脱颖而出,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重庆市仅有3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上榜。
2020年1月,经实施主体自评、区县科技主管部门初审、市科技局组织专家组综合评价,“重牧硅谷·星创天地”获评2019年度全市6个年度优秀星创天地之一,继获评国家级孵化器后再获殊荣。
目前,“重牧硅谷”孵化器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总面积为14965平方米,已入驻企业56家,先后培育科技型企业12家,带动1000余人就业,金迈博公司启动科创板上市,充分发挥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示范引导作用。
“下一步,我院将围绕‘重牧硅谷国家级孵化器’这一平台,强化创新政策引领,结合即将打造的畜牧一条街,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充分发挥孵化器在畜牧科学技术集聚、科技成果转化、设施设备展示等方面作用,切实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9年以来,除推动“重牧硅谷”建设提档升级,重庆市畜科院还进一步壮大“公共研发平台”,建成7个科研基地,获批3个省部级平台,破土动工4个项目,入库2个项目,启动5个项目。
同时,“第三方公共检测平台”建设蓄势而发。2019年,重庆华衡检测认证技术有限公司在2018年已有84项资质基础上,严格按照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进行运行,经重庆市资质认定评审专家现场评审,再次通过包含水、气、声共计56项资质认定,目前该公司已获得环境类140项检测资质。
此外,通过延伸拓展“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新增中国香港、南非2个分院和城口研究所;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与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国家生猪电子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获批建设;整体推进“人才培养与论坛展会服务平台”建设,2019年考核招聘博士1人、博士后2人,引进1名院士和2个团队,新增市学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5人,获批3个市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获省部级表彰3人,获市“创新争先奖”先进集体称号,承办大型会议21场次。
持续发力
“五个专项”行动取得新突破
2019年10月,重庆市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西南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合作研究的蚕丝人工神经取得标志性成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Myelin sheath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i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repair》的研究论文。该成果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论证了如果没有亲脂素颗粒的锚定作用就不能形成正常的髓鞘,从而导致神经系统疾病。该院作为第三完成单位,周婵作为通讯作者,共同首次在这一国际名刊上发表该领域的高质量论文。
据介绍,PNAS作为公认的世界四大名刊(Nature、Science、PNAS、Cell)之一,是百年经典期刊,影响因子为9.58(2018),发表难度极大。此次论文的发表是重庆市畜科院蚕业研究所蚕丝生物工程材料研究团队多年来工作积累的闪亮展示,是该院长期坚持开放办院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硕果之一,标志着该院蚕丝人工神经研究达到国际领跑水平。
在重庆市畜科院,从项目研发到科技合作交流、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从未停止过前行步伐。2019年,该院“一百个重大项目研发行动”又上新台阶,新增项目94项,在研项目23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项;登记成果12项,受理专利58项;获授权专利19项;地方标准立项14项;发表论文157篇,其中SCI收录13篇;出版著作8部。研发新产品和新材料12个。人源抗体小鼠、人源抗体猪、无菌猪、蚕丝人工神经等研发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据了解,该院通过深入开展“一百家骨干企业的深度合作行动”,与12个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与110家企业持续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推进“一百个农技服务与成果转化示范乡镇建设行动”,在110余个乡镇示范推广养殖技术9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110余项。
同时,该院持续推进“一千户农民的精准扶贫行动”,对口帮扶600余户贫困户,选派2名科技人员担任第一书记,12名专家参加产业扶贫工作技术指导组,依托130余名科技特派员、专家在50余个贫困村发展畜牧产业;持续发力“一千名畜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精英培养行动”,举办培训班105期,培训人员5976名,培养畜牧科技精英961名。
文图/宋刚 曾秀 唐钦 屈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