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成重庆工业增长“第一动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助力“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
第04版:科技新闻·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电子信息产业成重庆工业增长“第一动力”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助力“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6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访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助力“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
——对话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忠
重庆日报记者 夏元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既面临加快转型升级、扩大核心竞争力等发展难题,也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如何持续推动该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忠。

  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8家

  重庆日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接下来将如何推动该产业持续发展?

  刘忠:为统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先后研究出台《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支持政策》等多项政策措施,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协同、软硬并重”产业发展格局。

  特别是“补链强链”方面,我市紧扣电子信息产业关键基础环节,不断延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及智能传感器等产业链条,加快笔电、手机、打印机等终端产品种类拓展和档次提升,大力发展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并依托产业和市场优势,积极拓展5G、新型智能终端、物联网等新兴领域。

  当前,我市聚力智能制造,大力推进旭硕、仁宝、翊宝等笔电企业,以及维沃、欧珀等手机企业加快智能化转型,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8家,有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随着英特尔FPGA创新中心、联合微电子创新中心等一批研发机构建成投用,以及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的电子及相关学科不断发展,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队伍亦不断壮大。

  另外,我市还推动电子信息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支持有条件企业“抱团出海”,建立健全国际营销网络,提升产品海外营销能力,并推动本地手机品牌商与国内通信运营商加强合作,增加本地采购数量等。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我市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打好挖潜能、补链条、抓创新、优服务等“组合拳”。接下来,我市仍将做好产业链供应、资金融通等要素保障,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推动企稳回升。

  推进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

  重庆日报: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成渝两地的支柱产业,“重庆芯”如何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更好地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刘忠:当前,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快速起步,初步建成“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原材料配套”全流程体系,接下来,我们将注重“优化存量、扩容增量、提升质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

  其中,在优化存量方面,我们将全程跟进重点项目,重点跟进紫光存储芯片制造、华润微电子12吋功率半导体晶圆制造、联合微电子中心等重点项目,做好SK海力士存储芯片封测二期、华润微电子功率半导体制造及封测基地等项目服务保障,及时跟进奥特斯技改、欧中电子特气等重点原材料配套项目建设。

  在扩容增量方面,我市将继续做好招商引资,聚焦“新基建、新材料、新方向”等领域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知名跨国公司、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提前布局、精准招商,并加快实施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研发机构三年倍增行动计划。

  在提升质量方面,我市将全力加强要素保障,加强龙头企业配套产业链培育提升、产业链融资贷款贴息、企业智能化改造等领域保障,充分借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大基金的发展优势,做好重大IC制造项目储备,支持在渝集成电路企业发展。

  既稳订单造新品又聚焦研发智造

  重庆日报:目前我市已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笔电及手机生产基地,下一步,如何持续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忠:截至去年底,我市已连续6年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球总量40%,同时手机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产量约占全球总量10%。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笔电、手机仍有较为稳定的需求量,智能音箱、智能家居、超高清视频等泛智能终端也在兴起。

  为此,我们将坚持做大与做强“两手抓”,一方面继续稳订单、造新品,通过采取优化营商环境、畅通物流通道等措施,巩固现有智能终端产业制造优势,全力稳笔电、手机订单,同时引导企业向智能音箱等泛智能终端新品扩展。

  另一方面,我市将持续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研发能力,提高智能化水平。首先是聚焦研发“抓提质”,目前笔电企业如英业达、富士康、仁宝、纬创,以及手机企业传音都已在我市落地研发中心,接下来将引导翊宝、欧珀等电子信息企业在渝设立研发部门;其次是聚焦智能“抓改造”,鼓励企业开展产线侧、能源侧、辅助决策侧智能化改造,力争今年全市重点智能终端企业累计投入智能化改造资金突破10亿元,持续提高智能制造能力,让电子信息产业为“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