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浙江智慧之门”项目现场拍摄的扬尘监控系统显示屏。据了解,扬尘超过阀值就能自动启动喷淋设备,给工地降尘。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
新华社杭州电 (记者 吕昂)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主办的全国“数字建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交流会日前在浙江省建工集团杭州北大桥项目现场举行。在这个“智慧工地”上,建筑机器人、无人机以及各类智能设备已成为施工“标配”。
进入“智慧工地”,首先得在智能闸机刷脸。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可记录人员的进出时间、数量、工种等数据,能为项目考勤、人员配置提供依据。该项目负责人表示,这不仅能杜绝无关人员进入工地,更能有效提高施工管理效率。
步入施工区,除了干净整洁的环境,还有多款“智慧设备”。放样机器人快速、精准,能将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数据直接转化为现场的点位。三维激光扫描仪能精准辅助现场装修一次施工成型。比日常所见的无人机大上数倍的测绘无人机,将航测数据转化为包含地面地形、高程、坐标信息等数据,能进行3D实景建模,还能用于土方施工量计算。
除了提高施工效率,“智慧设备”的投用更提升了建筑工地的安全系数。在塔吊吊钩可视化系统监控屏上,高空驾驶舱内的塔吊司机能切换视角对吊钩进行无死角监测,有效克服了传统高空作业中因楼体遮挡形成的视觉盲区。而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升级后的升降机、爬架等机械设备,也实现了对多种危险情况的预警及保护功能,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此外,该工地的环境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网以及云计算技术,实时、远程、自动监控工地现场的温度、湿度、PM2.5、噪声等情况,还能通过手机等移动端查看。一旦数据超标,系统将自动报警,并联动雾炮机、喷淋系统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