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要克服惯性思维,防止简单、草率的相互替代的倾向,否则很难取得“1+1>2”的效果。
“旅游+”释放融合活力
近年来,我国文旅产业的发展速度已超过GDP增速。2017年,全国旅游直接投资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目前,全国各地已组建了100多个大型文旅集团,各类文旅基金也超过100余家,规模上百亿的已经超过十几家。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各类社会资本将不断涌入文旅行业,不断为产业注入发展新动力。
那么,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如何才能产生化学反应,实现“诗与远方”的完美结合呢?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旅游资源专委会委员、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副院长王宁表示,文化旅游项目不能是简单的历史文化罗列,需要引人入胜的载体,打造出具备可亲近性、可触摸性、可体验性的产品。
要以市场为导向,全产业链发展为基本原则。从文化角度,要切实遵循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塑造一种文化精神,开拓更多的旅游发展空间,点燃更多旅游亮点,在潜在游客中形成强大的文化向心力,最终成为旅游目的地。
从旅游的角度,要切实遵循旅游自身发展规律,不断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尤其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给消费者一种文化符号的感受,给游客留下难忘印象。
秦定波认为,文化旅游是以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旅游对象的旅游形式。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实现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和界域融合,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