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垫江县明月山,金色稻田边的民宿与远处的城市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画面。(图片摄于9月9日) 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
回首过往,改革是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词汇之一。40多年前,中国的改革自乡村发轫,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序幕;而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下,改革的春风再度激荡在广袤的城乡之间。
当下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突出,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同样如此,更需通过改革,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进入新时期,重庆城乡改革的征程更加波澜壮阔,步伐更加铿锵有力。从中心城区的缓堵保畅,到双城腹心的城乡人口有序流动;从三峡库区的整乡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到武陵山区的全国农村电商样板……改革的勇气无处不迸发,改革的力量无处不彰显,改革的智慧无处不闪耀。
五年来,重庆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踏石留印、蹄疾步稳,为城乡发展不断积聚着动力、创造着活力,也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夯实了基础、增添了动能。
城市更新
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城与乡,一个亘古不变的课题。
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城乡高质量发展的两件大事,二者“时代同框”,深层次原因是发生在城乡的产业转换和需求调整。对重庆这个超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而言,城市更新提升是发展的最强动力,能与乡村振兴形成联动。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交通拥堵、市政基础设施老化、城中村等“城市病”接踵而至。
独特的四山夹三槽地形,形成了重庆狭窄、弯曲的道路特征。拥堵,成为城市管理难题、群众出行痛点。
如何治堵?各区县积极改革创新。其中,南岸区以智能交通管理改革为切入点,努力念好“智、细、众”三字诀。
何为“智”——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深度释放交通资源潜能。
何为“细”——向城市管理细节要效率,化解致堵因素。
何为“众”——注重群众参与,实现畅通城市共建共享。
基于以上理念,南岸区创新形成了“方案生成+感应控制”的交通信号调控模式,制定细化到路口、时间、车道、技术支持、工程改造等具体事项的智能交通缓堵方案,在交通关键节点新增电子警察、违停抓拍摄像头等设施,探索车位共享机制,让“路长”协助交巡警工作……一个又一个细致入微的措施,对缓解拥堵起到了显著作用。
数据显示,南岸区智能交通管理改革实施以来,试点区域高峰时段平均通行延误时间缩短20分钟,整体通行效率提升15%。江南立交工作日早高峰拥堵时长减少2个小时,进内环方向平均时速从29公里提升至47.5公里,50余万群众出行痛点得到有效解决。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进,提升了城市的承载力;老旧城区的更新改造,则能保障居住安全、提升居住品质。
初秋时节,漫步于南川东街,青砖瓦房、怀旧商铺、海报标语随处可见,让人仿佛穿越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街区。
东街曾是南川的城市中心,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容,逐渐沦为拥挤破旧的棚户区,改造东街成为几代南川人的夙愿。
“这个工程关注度高、涉及面广、投资额大、难度不小,区里曾有不同意见。”南川区负责人表示。
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
从2019年起,南川把东街作为老旧城区有机更新的试点,创新“棚改+产业+小镇”模式,在保留城市肌理和历史记忆基础上,改造提升东街棚户区打造文旅综合体,实现了提升人居环境、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传承街巷文脉留住城市乡愁、吸引过境游客等多重目标,老东街焕发出新活力。
近年来,以城市更新试点示范为带动,重庆加快推进公共服务提质扩容,围绕居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重点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社区服务提升,精准提供“全龄化”公共服务,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城乡互融
打破藩篱,实现城市进得了、乡村回得去
城市更新的同时,乡村同样要迎头赶上。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这,并不容易。
一段时期内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之间树起了一道藩篱,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城乡融合的关键,就是打破这道藩篱,实现城市进得了、乡村回得去。
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盘活的首要对象。
“我们这里虽然离大足城区比较近,过去还是有很多农房闲置着,利用不起来。但是,这些老房子现在都金贵起来了。”秋日,大足区棠香街道五星社区八社的村民蒋秀英,指着“如梦荷棠·山湾时光”项目附近的一片农房高兴地说。
去年,五星社区以37.17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大足鑫发集团通过市场交易拍得该土地使用权,投资8000多万元打造“如梦荷棠·山湾时光”农文旅项目,目前已建成以石刻为主题的民宿、餐厅、乡村会客厅和1000亩荷花、海棠观赏区,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带火了周边的农房,村民的财产性收入显著增加。
这一切,都依托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它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确权、定价、交易、分配,让农民长期获得来自土地的财产性收益。
201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其中,重庆西部片区作为一个整体试验区,承担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5项试验任务。
作为试验区之一的大足,承担了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推进宅基地制度3项重点突破改革事项。
该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近10个规范性文件和8个技术规范,明确入市对象及范围、确定入市主体,确保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价值最大化。截至目前,通过异地调整入市、就地入市、城中村入市等方式,大足累计实现入市交易土地104宗、3264.9亩、总价款11.7亿元。同时,实现了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地同价。
潼南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试点任务,在柠檬产业生产、加工、研发、物流、休闲观光、带动农户增收等方面的改革探索过程中,该区通过城乡互融做大做强柠檬产业集群。
比如,完善与科研院所合作机制,组建柠檬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等11个科研平台,自主研发柠檬精深加工技术300余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30项,制定技术标准3项。
又如,依托城市数据大脑建设,发布国内首个柠檬指数,通过大数据算法分析全球柠檬产业信息,及时调整优化种植规模、加工仓储、研发应用等要素配置。
同时,探索“保底+分红”“二次分红+奖励”等柠檬产业收益分配机制,将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进一步捆绑,2021年示范园带动农户就业约500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37.7个百分点。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种种迹象表明,重庆推进城乡融合进展良好,城乡要素流动更为活跃,人才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愈发便利。
产业融合
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型城乡关系,让城乡互动与融合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产业发展首当其冲。
业内有观点认为,城市化的基础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能够带来很多消费需求。以旅游为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们的出游半径明显缩小,乡村的“小聚集、大空间”的露营旅游新业态悄然“出圈”。
发展这些生态宜居的休闲空间,前提是产业兴旺,目标是产业融合。
这几天,黔江区中塘镇仰头山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村民王正宪正沉浸在猕猴桃丰收的喜悦中。“有了这个小果子,我就不愁钱袋子了。”看着装满猕猴桃的小货车远去,他笑着对记者说。
仰头山以前产业基础薄弱,传统农业比重较大。在黔江“重点带全域、一业带多业、公司带个体、政策带发展”的“四带”改革思路指导下,当地走出了一条“以农兴旅、以旅带农、农旅结合”的新路子,引进重庆三磊田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万亩优质猕猴桃基地,集约化规模化的产业发展让许多像王正宪这样的村民有了增收依靠,过去的“穷山恶水”变成了“绿水青山”,并逐步转变为“金山银山”。
从前,一根网线打开了农村青年看外界的窗口;如今,一根网线为广袤乡村联通了更大的世界。
9月15日下午,坐在记者对面的杨义明手机响个不停,通过电商平台询单、下单的人不断。今年24岁的杨义明是秀山县隘口镇的一名电商达人,依靠在网上卖本地金银花、金丝皇菊、茶叶等产品,平均每月能赚7000多元,也带动了当地许多村民从种植“三大坨(洋芋、苞谷、红薯)”到种植特色经济作物的转变。
近年来,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交界的秀山,大胆改革突破农村电商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建立“物流快递、人才培养、产品开发、电商平台、电商服务”五大体系,短短几年就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重庆各地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涌现,成为联系城乡最直接的纽带。
中国榨菜之乡涪陵,“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全区16万农户、60余万农民与全国的大市场联系起来,榨菜全产业链产值超130亿元,榨菜种植加工业人均纯收入3180元、较改革前增加56.4%,不起眼的“青疙瘩”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国家畜牧科技城荣昌,依托生猪全产业链,建立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将生猪养殖、疫病防控、市场交易等与大数据智能化相融合,推动生猪养殖朝绿色化、集约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近三年全产业链年均总产值超过250亿元。
原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丰都县三建乡,通过整乡推进“三变”改革,该乡1.87万亩土地资源变资产、1.5亿元资金变股金、1.38万农民变股东,连续多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全县第一,村均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19.5万元,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
接下来,重庆将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柑橘、榨菜、柠檬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集群,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为城乡融合贡献价值。
美丽乡村
把乡村建设成为群众喜欢的样子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产业发展起来后,城与乡的联系更加紧密,乡村已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还有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重要功能,这对乡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金秋时节,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金灿灿的稻谷随风摇曳,掀起阵阵稻浪;三三两两的村民点缀田间,忙着收割,一幅美丽的秋日丰收画卷映入眼帘。
眼前的美丽景象,让人很难相信这里曾是武陵山区腹地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寨。彼时,土地坡度大,地块破碎,平均每块约2分地,耕牛犁田都难转身,当地农民称为“永向前”;村后满山的石头缝里长不出大树,山上尽是灌木、荆棘……
嬗变发生在2021年。从脱贫攻坚迈步乡村振兴,何家岩村瞄准了古寨、万亩梯田、贡米等优质资源,成立何家岩村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探索建设共富乡村。
何家岩村充分体现农民主体性,通过盘活农民土地、房屋,建设临崖咖啡厅、无人便利店、高端民宿、农家餐厅、明德书院等7大新业态,对不同业态采取不同收益分配比例,对同一业态运营合理调配,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2021年底实现接待游客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5万元。同时,培育2名职业经理人,对住宿、餐饮等乡村业态进行标准化管理,解决了人才缺乏的难题。此外,还着力打造智慧乡村,建设共富乡村数字平台,为景区设施、运营服务、营销推广各环节赋能。今年5月,6.6万平方米稻田首次走上“云端”,直接为群众带来了90万元的收入,“何家岩稻米”智慧认养项目也荣获2022重庆数字乡村创新十佳优秀案例。
在重庆大地上,像何家岩村这样的村庄不在少数。众多村庄正借着新时期改革春风,走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道上,它们的每一次旧貌换新颜,都饱含着奋斗者的努力、承载着全社会的期待。
车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新的历史阶段,乡村振兴是重庆发展的最大潜力,城市更新提升是重庆发展的最强动力,城乡融合是重庆发展的最高境界。重庆将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营造宜居宜业宜游良好环境,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