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流血流汗不留遗憾,任劳任怨绝不认输”的决心与干劲,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重庆乡村振兴新征程起步行稳致远:
抓好底线任务,保障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设施,稳住农业农村发展基本盘。
产业振兴重点转向提质增效,累计发展柑橘、柠檬等优势特色产业3100余万亩,创建三峡柑橘等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生态旅游、养生养老、乡土文化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改厕改水、修路通渠、植绿增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启动,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2021年,14个脱贫区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脱贫地区生产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9.2%。
“2021年,华溪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收入超过60万元,直接向农民分红近15万元。加上乡村旅游收益,村民的日子将更红火。”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信心满满地说。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新的奋斗里书写。
如今,重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接续奋斗乡村振兴。
从群众最关心的领域入手
民生保障到公共服务不断巩固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曾经每到周末,从秀山往返重庆主城的火车票就一票难求,车厢里挤满了学生家长。
不少家长坐上5个小时的火车赶到主城区,看望读书的小孩,周日又赶回去。一来一去的交通费、价格不菲的租房费,来回奔波消耗的精力,让不少人头痛。
如今,秀山凤凰中学等16所学校创建为国家级特色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还吸引了近万名县外学生来秀山求学。“好学校就在老百姓的身边,大家再也不用来回奔波,当‘周末家长’了。”家住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陈女士说。
重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精准有效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补齐民生短板,基本民生保障不断巩固。
在《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中,涉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9个方面、22大类、84个服务项目。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影响,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5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较低水平,高校毕业生2021年底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
加强社会保障兜底,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低保标准缩小到1:0.81,残障服务保障更加健全,困境儿童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重庆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紧扣重庆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兼顾民之所需和政之所能,精准推进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作,公共服务供给全面加强。
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实现全覆盖,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全市养老服务床位达2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2.8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56岁,建成“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1.3个。
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累计分配公租房55.4万套,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6.82万户。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640平方米,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
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带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医养结合等行业兴起,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7%。
文化旅游加快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5%,占全市 GDP比重达4.1%,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在不脱离发展实际前提下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持续的经济发展带动民生改善,重庆民生保障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把民生红利落到实处。
提升群众满意度
改革成果惠及群众
忠县石子乡,地处海拔1600多米的方斗山山麓,石子乡卫生院就在场镇边。去年,被称为“田坎诊所”的石子乡卫生院利用“资金池”资金,新建了3700平方米的业务大楼。
“现在看病方便多了。”村民秦德贵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这为重庆做好为民服务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紧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相关改革不断推进。
从2018年起,重庆开始实施“三通”医共体改革试点,推动县、乡、村一体化,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构建区县域内合理分级诊疗体系。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全市中小学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覆盖率超过60%,普通高校考试招生、高职分类考试、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等改革扎实推进。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及耗材加成,建成医联体299个,新增规模以上民营医疗机构37个。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准入、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获批全国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
推出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20条举措,大力提升科技工作者获得感。
与此同时,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每年滚动实施15件市级重点民生实事。
一系列改革,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进民生福祉
持续做好民生实事
重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每年市政府、各区县、部门都推出年度重点民生实事向社会公布,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良性循环。
“两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间建设顺利推进,九龙滩、磁器口老码头、长滨路东储段、江北嘴江滩公园一期、大鱼海棠广场等重要节点公共空间已建成开放。
荒坡旧貌换新颜。完成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1348个,面积2990万平方米。
打造山城特色慢行系统,在中心城区建设17条约353公里重点山城步道。
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主城都市区已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109个,服务周边居民约280余万人。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十四五”期间,将完成约1亿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
改善民生永不止步。巴渝儿女将牢记殷殷嘱托,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群众满意为最大追求,书写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精彩答卷,打造近悦远来的幸福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