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南区石龙镇周氏木作市级非遗传承人周奎。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
|
巴渝传统建筑工匠专访 扫一扫 就看到 |
编者的话: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许许多多富有特色的传统建筑。传统建筑的保护、修缮,离不开技艺精湛的工匠。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重庆日报记者赶赴巴南、武隆、酉阳等地,采访了部分巴渝传统建筑工匠。今起推出“巴渝建筑工匠有‘绝活儿’”系列报道,向读者展示巴渝传统建筑工匠们让人称奇的看家本领,也向这些一丝不苟、默默付出的劳动者表达敬意,期盼更多人关心我们的传统建筑和它的守护者。
今年初,巴南区石龙镇覃家大院进行保护性修缮,施工方给周氏木作市级非遗传承人周奎拉来两扇破败不堪的旧门,希望他根据仅存的两扇门图案,推导出另外的六扇。
周奎看了一眼,立即分辨出这是八仙门。
可是,由于年份已久,覃家大院的八仙门风化严重,看上去跟普通雕花没有两样,人物特征更是模糊不清,如何实现高质量的“修旧如旧”?
周奎自有高招。他通过反复推敲门窗和门腰、雕花之间的联系后,发现其中暗藏的规律,顺利完成了八仙门修复。
木雕修复是周奎在多年的雕刻生涯中练就的一个绝活。许多客户经常把木窗拉到周奎开办的古御工艺品有限公司要求修复,有些人索性拿手机拍下图片,要求周奎根据图片雕出新的门窗。周奎均能满足他们要求。
让人想不到的是,长期与雕刻刀打交道的周奎是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学习的是动漫制作和泥塑专业。
2014年,在父亲的劝说下,周奎辞掉前途不错的工作,返乡向父亲——周氏木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周成文学习木工雕刻。从此,他把木雕和古建筑当成了自己的爱好。
周奎经常接连几天守在棚子里创作或是蹲守工地与古建筑工人们一起,讨论每个拆下来修复又重新安装上去的建筑构建。闲暇之余,他还致力于收集民间遗留下来的木雕家具。
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让他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不仅能在一平方厘米、指甲盖大小的木料上雕刻近30刀,在来料识别上也练就了“火眼金睛”,对金丝楠木等木料的产地、硬度等判断信手拈来。
2018年,周奎随重庆市文化团赴毛里求斯文化交流,他设计制作了毛里求斯国鸟《渡渡鸟》系列作品和中国仕女木梳赠予毛里求斯总统。看到周奎的作品,毛里求斯总统赞叹不已:“中国工艺非常细腻,这是我看到的最精美的渡渡鸟作品!”
周奎还有许多作品斩获业界大奖。2017年他创作的木雕《春夏秋冬》荣获中国工美“工匠杯”银奖。2018年,他和父亲创作的木雕作品《万古长青》荣获中国工美“工匠杯”金奖,这是重庆木雕首次获得此项殊荣。
周氏传统木雕造型奇巧、精美,不少作品远销海外。多层镂空雕是不少匠人的长项,在这方面,周奎和父亲进行了许多创新。他们针对镂空雕刻隐藏度较多、转折角度大、层次错综复杂等挑战,摸索制作出了120度角清底平刀、C形反挖勺刀以及软丝线砂等工具,解决了深层和遮挡层的挖空工作、遮挡底层的清底工作和高低错落密闭缝隙的打磨问题,使得周氏木作的镂空雕刻更加立体,人物神态塑造更加栩栩如生。2019年,周氏木作获评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周奎也获得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