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一棚多用”节本增效万盛板辽村:小龙虾抢鲜上市“凤还巢”:农民工的新选择武隆万峰村:300亩稻田可认领巴南:幼龄果园套种节水抗旱稻綦江:水稻育苗采取流水线作业
第011版:乡村振兴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沙坪坝:“一棚多用”节本增效
万盛板辽村:小龙虾抢鲜上市
“凤还巢”:农民工的新选择
武隆万峰村:300亩稻田可认领
巴南:幼龄果园套种节水抗旱稻
綦江:水稻育苗采取流水线作业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凤还巢”:农民工的新选择

本报记者 赵伟平

    梁平区蟠龙镇老林村“打工妹”蒋礼燕在深圳玩具厂打拼多年,返乡后创办重庆汇森玩具有限公司,并在梁平区紫照、文化、聚奎、虎城等镇和四川开江县建起8个加工分厂,带动川渝两地4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图为工人在赶制玩具。特约摄影 刘辉/视觉重庆

    2月14日,渝北区木耳镇,返乡创业的李伟创办的新型家庭农场,以体验消费模式为主,不同季节栽种不同蔬果,很受游客青睐。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近日联合公布的《202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年末全市农民工总量756.3万人,比上年增长2.7%,其中,外出农民工513.6万人,下降1.7%;本地农民工242.7万人,增长13.4%,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人数增长迅速。

  2020年,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是214.3万人,通过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去年全市增加了28万多人在家乡创业、就业。这除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外,还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又如何让他们在家乡安居乐业?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现象

  部分农民工不再“雁南飞”

  35岁的刘云华是黔江区黎水镇长坪村人,19岁高中毕业后,她选择到广东打工,成了一家服装厂流水线上的一员。

  由于头脑灵光、勤劳肯干,刘云华通过自学服装裁剪技术,很快晋升为组长、主管,随后几年又做到了分厂厂长、经理。

  积累了服装加工技艺和管理经验,2004年,刘云华创办了自己的制衣厂。好景不长,因为客户拿了货跑路,收不到货款,不到一年时间,制衣厂就做不走了,她只得又重新去服装厂打工。

  不甘心创业失败,打了6年工后,刘云华再次创业,但又以失败告终。

  2018年,刘云华第三次创业,又开办了制衣厂。“一年能赚四五百万元。”但为了照顾年迈体弱的母亲,加之受疫情的影响,2021年,她把制衣厂“搬回”了黔江老家。“一天只能生产500多件(套)服装,但能照顾家人,还能带动乡亲们就业,一举多得。”刘云华说,去年11月底制衣厂开业以来,她招收吸纳了当地80多位农民工,5个多月来支付工资近100万元。

  垫江县永安镇凤凰村一组的王固,带着在深圳打工的积蓄,2018年在家乡创办了一家年加工能力3000吨的米粉加工厂。米粉厂带动就业的能力比较强,2020年被评定为扶贫车间,享受到相关政策优惠和扶持。

  垫江县就业和人才中心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去年该县全年回引外出务工人员就业7386人,其中创业2120人,就业4504人。

  不只垫江如此,《202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全市农民工总量756.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513.6万人,下降1.7%;本地农民工242.7万人,增长13.4%,

  数据的一降一增,表明有大批农民工结束了“雁南飞”的生活,回到家乡创业、就业。

  原因

  受内外因素共同影响

  为何大批农民工愿意“凤还巢”,选择在家乡创业就业?

  “在外打工十多年,从来没想过还能在家门口当老板。”4月11日,重庆金玉良园有限公司老板梁大建看着已然成林的3000多亩无花果说。

  今年40岁的梁大建是南川区金山镇玉泉村凉水溪组的村民,初中毕业后选择了外出务工,进过工厂,做过建筑工,一心想致富的他最后决定回老家创业。

  2017年,梁大建引进3000多棵无花果苗开始种植。因为不懂经营,品质上乘的无花果只能以四五元的价格贱卖,一度还出现了滞销烂在树上的情况。

  正当他焦头烂额的时候,当地有关部门及时跟进,送来了“及时雨”——区农技推广总站送来了增施有机肥技术、区商务委送来了农产品线上销售技巧、区就业和人才服务局送来了农文旅产业培训……梁大建前不久还受邀参加了“短视频赋能农产品”培训活动,感觉获益匪浅。

  “今年的果子还没成熟,已有新客户提前送来订单。多亏政府‘扶上马’、再‘送一程’,提供各种帮助、帮扶,让我吃了‘定心丸’。我要放开手脚大力发展无花果全产业链,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梁大建说,在家乡创业,心头感觉踏实、稳当。

  常年在外打拼的开州区谭家镇人蒋开均,积累了一定资金后返乡创业,“一是要照顾父母,二是年龄大了想落叶归根回家找点事干。”这是他多年来的心愿。

  经过10多年的努力,蒋开均在谭家镇打造了一个大型冷水鱼养殖基地,养殖冷水鱼类550万尾,带动70余名周边村民就业,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产品远销法国、丹麦、俄罗斯等国家。

  “很多人选择返乡创业、就业,除了受疫情影响之外,还由于内外因素的共同导致。”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住户监测处负责人介绍——

  从外部来说,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重庆实施了系列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地就业的政策,在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同时,也提供了就业岗位。2021年,重庆市实施了主要面向农民工的“就在山城”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常态化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创业就业服务活动和招聘活动,并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在降低租金、税收奖励、培训补贴、信贷贴息、配套基建等支持。

  从农民工自身来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外打工有了一定的积蓄后,想要回到家乡创业,一方面便于照顾家庭,另一方面也可一定程度节省生活成本。

  措施

  需要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

  4月8日清晨6时45分,刘云华的尚华渝鹤服装制衣厂传出清脆而有节奏的机器声。车间内灯火通明,30多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车间看似闹热,其实也有隐忧。“制衣厂顶多还能维持两三个月的运转。”刘云华说,工人年龄偏大、动作不熟练,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

  “在沿海,一个工人一个月能有1.3万的计件,而村里的农民一个月仅有500计件。要完成一定量的订单,需要花更长的生产周期,我要支付更多的用工成本,加上日常的成本,每个月差不多要亏10多万元。”心有不甘的刘云华果断放弃自己垫钱购买面料做产品的生产模式,转而由客户提供面料自己做代加工产品,同时又新购买了10多台(套)机器设备,试图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止损。

  梁大建创业也遇到了困境。

  为做大做强无花果产业,梁大建想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打算创办无花果深加工厂,配套修建基础设施实现农文旅融合。“至少要投三四百万元,果园刚刚收支平衡,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梁大建感觉压力很大。

  国家近年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基础设施配套也在逐步完善,不少农民工有返乡创业的意愿,但同时又面临资金不足、创业技能匮乏、经营手段单一等明显短板。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提供的资料显示,2021年市内从业农民工中呈现出年龄偏高、受教育程度偏低、从事行业较为集中的特点。比如,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市内从业农民工中,小学及以下的占16.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2.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9.1%,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1.8%,这就导致返乡创业、就业水平良莠不齐。

  各地也在积极想办法。

  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大区的黔江区,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创业担保贷款相关的通知》,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低保户、脱贫户自主创业,可申请个人最高110万元的抵押贷。针对创业技能低的现状,当地就业和人才中心培训科通过“SYB(创业前期培训)+IBY(创业后期跟踪扶持)”,实现扶上马再送一程。另外,当地开设了家政类等50多个工种的岗前培训,进一步拓宽就业面。

  南川区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副局长成勇表示,当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回引人才到乡村发展创业的政策,并针对农民工创业就业建立了区镇村三级服务平台,让农民工少跑路。

  垫江的做法是,针对无资金无技术且愿意返乡就业的,将继续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提升就业技能;针对缺乏资金的创业主体,尤其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将进一步放宽创业担保贷款,并搭建好创业导师库,提供从项目到开业的全过程指导,以及后期经营的全链条帮扶。

  专家访谈>>>

  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副总编辑、研究员丁忠兵:

  乡村振兴的“成色”决定返乡的意愿

  本地农民工比去年增长13.4%,意味着什么?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副总编辑、研究员丁忠兵表示,乡村振兴的“成色”决定农民工返乡的意愿,这一现象反映出近年重庆经济发展的韧性强、成效好。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一般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已成现实。重庆能够在激烈的劳动力争夺中实现较大规模的农民工回流,难能可贵。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反映出重庆产业发展的潜力较大。

  近年来,重庆建筑、电子信息、物流快递、家政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较快发展,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充足的市内就业空间。另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及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重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何让这些返乡农民工安居乐业?

  丁忠兵认为,首先,要加快构建全覆盖、智能化的创业就业服务平台,集成政策咨询、信贷、项目申报等服务功能,为返乡农民工提供高效、精准、全方位的创业、就业服务。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在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社保延续、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升返乡农民工的归属感。

  最后要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改善重庆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要素资源,繁荣农村经济,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提供广阔舞台。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