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光友排查安全隐患。(受访者供图) |
33年前的1989年,他作为首批外线技术人员,前往江津骆崍山广播电视发射台工作。33年后的今天,他仍扎根在山区,守护着江津东南部山区数十万家庭电视荧屏上的欢声笑语。他就是重庆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江津分公司员工邹光友。
江津区西湖镇骆崍山是一座海拔1038米的孤山。发射台的发射塔位于山顶最高处,除了一条上山的小路外,四方均是悬崖。
这座发射塔看似不起眼,但却承担着市级微波中继、地面数字电视、应急无线广播等重要任务,辐射面积包括江津区西湖镇、李市镇、贾嗣镇等20个镇2000平方公里,覆盖人口达80万余人。
1989年,时年21岁的邹光友,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来到这里,负责技术保障维修。当时的发射塔高35米,加之处于悬崖之上,普通人登上去难免腿脚发软,可邹光友每天都要在发射塔上爬上爬下。
一个夏季的夜晚,刚刚睡下的邹光友被巨大的雷声惊醒。“不好!”他突然想到,发射台的总电闸尚未关闭,如果遭遇雷击后果不堪设想。他翻身下床,光着脚冲向配电房,突然一个刺眼的火球在他身边炸响,伴随着剧烈震动,邹光友感觉到一股巨大的电流通过地面传来,他身体不受控制摔倒在地。可他没有退缩,稍一缓过劲来,又赶紧冲进配电房拉下了总电闸,“回寝室照镜子,发现我的头发全都立起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3名技术工人陆续退休或者离开,所有的工作都压到了邹光友身上。
为了方便监控设备运转和及时处理突发状况,他索性连100多米外的寝室都不回了,把铺盖卷背到了发射塔下的机房,搭起一张简单的床铺。
后来,随着女儿的出生,父母的日益衰老,妻子希望他调回城区工作,然而他却依然咬牙选择了坚守。
这份坚守让他付出了许多。父亲去世,他未能回家见上最后一面;母亲年老多病,他几乎没能为老人尽孝;女儿从上学、考学到工作,他很难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一家人从未有过一次集体旅行;连续多年未能在春节与家人吃上一顿年夜饭,只因要保障春节时分的发射塔正常运行。
33年里,邹光友穿坏了80多双胶鞋,抢修设备400多次,排查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500多处,为集体节约资金和挽回损失超过100万元。在他的精心维护下,骆崃山发射台的数十台设备始终保持着正常运转,即使在2008年特大雪灾、2016年暴雨期间,也从未发生一起意外事故,创下了33年“零事故”的骄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