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要把握好三个重点纵深推进重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要做到“长算远谋”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008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要把握好三个重点
纵深推进重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打造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要做到“长算远谋”
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库圆桌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要把握好三个重点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朱涛

  访谈嘉宾

  市农业农村委种业处处长     骆凤玲

  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农村发展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邹於娟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杨丹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全面推动种业振兴,积极构建农业科技和推广服务体系,提高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在大城市带大农村的重庆,农业科技创新是重要板块。怎样更好地发挥科技作用,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翅膀”?本期约请了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讨论。

  ——编者

  着力全面推动种业振兴

  主持人:在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动种业振兴方面,重庆该如何着力?

  骆凤玲: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种业振兴工作。去年印发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对种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结合我市种业发展实际,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动种业振兴,重点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抓种质资源保护。着力布局一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基地,加快推进国家级和市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建设。完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基础设施,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机制,全面实现农业种质资源应收尽收、应保尽保。深入开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和评价利用工作,挖掘一批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是抓种业创新攻关。以科企联合育种推进良种创新攻关,加快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落实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兼薪等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创新人才。落实科技创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企业在成果推广应用中的主导作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三是抓种业基地建设。完善全市种业基地布局,认定一批市级特色农作物种子种苗生产基地、种业创新基地和特性鉴定与测试基地。持续推进垫江水稻、潼南油菜国家级制种大区建设,推动北碚柑橘、江津柑橘、巫溪马铃薯、涪陵榨菜等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切实推进畜禽水产良种场改扩建。

  四是抓市场监管。持续开展“春夏秋冬”四季专项检查行动、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提高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规范品种管理。加大种业市场抽检力度,严查制售假劣、品种侵权、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为激发种业创新活力、保障农业用种安全营造良好环境。

  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和推广服务体系

  主持人:怎样积极构建农业科技和推广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的有效性?

  邹於娟:重庆素以“山城”著称,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耕地细碎化程度高,农业发展难以享受规模经济红利。因此,要坚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快构建完善农业科技和推广服务体系,扩大农业科技有效供给。

  一要以创新铸“龙头”,重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围绕我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需求,加强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争取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在渝设立分中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促进政产学研紧密结合、协同创新。同时,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力量一体化建设,推动两地科研机构共建创新平台,常态化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区域协作。

  二要以应用送“东风”,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公益性机构是全市农技推广最重要的“基本盘”。首先要促进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履职履责,以绩效考评制度完善为抓手强化激励约束,以农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服务水平提升。其次要壮大社会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力量,扩大政府购买农技推广服务范围,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农技服务公司。再次要引导科研院校加大农技服务供给,将服务成效纳入其任务考评范围,促进院校的技术、人才、平台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业务融合互动,构建“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三要以改革破“顽疾”,缝合科研和生产“两张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健全激励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创新主体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建立农业科技人才“绿色通道”,确保技术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鼓励技术人员到企业兼职兼薪、创办或入股企业等。以人才为核心牵引,加速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在研发部门和产业部门自由流动,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

  用现代化设施装备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如何加快提高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用现代化设施装备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

  杨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因地制宜开展农业装备研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除水稻外,农机作业面临“无适机可配、无好机可用”的局面。因此,要加快研发制造适合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高效专用农机。开展丘陵山区适用农机专项鉴定工作,引导和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增加特色农机具供给。同时,深入开展农业装备薄弱环节研发,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装备研发应用,推进粮食作物和战略性经济作物在育、耕、种、管、收、运、贮等薄弱环节研制先进农业装备。

  二是提升农业设施绿色智能化水平,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为适应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和专业化需求,要推进农业设施装备应用、管理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提高农业设施装备的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并将智慧农业设施装备纳入农业补贴范围,推动农业设施装备升级换代,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积极探索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绿色环保设施装备中的应用,优先选择已应用绿色技术的设施装备,组织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打造“互联网+农业设施装备”模式,促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三是加强农业设施装备的合理应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通过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把先进适用的农业设施装备导入到小农户;优先建设农户参与程度较高的农业设施,提高农户对先进适用农业设施装备的使用效率。加强土地宜机化改造和机耕道、场库棚、烘干机塔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农业设施装备使用规范,加快解决农艺环节农业设施装备应用难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