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夏元)2月21日,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6万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创近6年新高,其中近两年平均增长8.2%,列全国第7位,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有规模、有速度、有质量、可持续,是去年全市工业经济主要发展态势。”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去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数智引领态势彰显、绿色水平稳步提高、协同开放纵深推进、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等6类特点。
其中,产业结构方面,通过主抓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支柱产业提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全市战新产业两年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5.1个百分点;两大支柱产业中,汽车产业中高端新车型持续热销,电子信息产业加快补链成群;“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逐步完善,特别是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70家领军企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45.5%。
创新能力方面,实现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突破”,形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14家,市级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77家,全市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占比分别达30%、45%;入选全国首批“工业设计特色类示范城市”,累计建成10个国家级和101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创建进入试点。
数智引领方面,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重庆)接入7个省市、20个二级节点,累计标识解析量超30亿,接入企业节点1900余个;建成7万余个5G基站;累计建成105个智能工厂、574个数字化车间,推动10.1万户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两化融合”综合发展指数为60.7,列全国第7位。
绿色工艺方面,全年完成节能、节水、清洁化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41个,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7%;新建市级绿色工厂56家、绿色园区5个,累计分别达171家、15个;形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家、绿色园区2个、绿色设计产品7种、绿色供应链3条,累计分别达52家、5个、48种、5条。
协同开放方面,成渝“氢走廊”开通,量子通信网络“成渝干线”建成开通;川渝首批20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揭牌共建;工业实际利用外资52.6亿美元,占全市总比重近半。
服务提升方面,重庆商业价值信用贷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企业融资年利率最低至3.65%;实施“一链一策、一企一策”,累计帮助企业减负超600亿元,清偿账款1.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