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洁(左三)与当地居民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
人物名片
廖洁,女,36岁,两江新区公安分局警令处民警,中国第八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民警。2019年12月前往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先后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数十次,获联合国“非常优秀”评价。荣获“2020年度重庆市最美渝警楷模”称号,以及2021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提名奖。
去年10月26日,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举行授勋仪式,专门向中国警队队员授予“和平荣誉勋章”,表彰他们在任务区作出的突出贡献。特派团代理警监在发言中,特别赞扬了中国警队派驻南苏丹的第一位女性警队长廖洁。廖洁是如何踏上维和之路的?为什么受到表彰?近日,记者电话连线刚刚回国尚在隔离中的廖洁,听她讲述在非洲维和的故事。
重庆日报: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不远万里到南苏丹参加维和?
廖洁:我一直都比较外向,喜欢和陌生人交流,研究生阶段学的汉语言专业,还去泰国支教,对广阔的天地十分向往。
2019年3月,市公安局开始选拔维和警察,我得知后毅然报了名。以前听过不少维和部队的故事,维和警察这个光荣的头衔吸引了我,我自己也想丰富人生阅历,看看自己究竟行不行。
参加选拔的那几个月,我废寝忘食地学习,最终成功通过各项考试,获得通往南苏丹任务区的“通行证”。
重庆日报:维和警察要做哪些工作?你遇到些什么困难?
廖洁:南苏丹是世界上最动荡、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刚到达时,我看到这里土地贫瘠、黄沙飞舞、街道破败,还有乞讨的平民,这些无一不在诉说着战争给这个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
刚到南苏丹,因为工作劳累、水土不服,我的身体免疫力急剧下降,咳嗽、疱疹一并发作。整整一个半月,我每晚都因咳嗽不止、全身痒痛而无法入睡。由于物资匮乏,我想喝碗粥都不行。
维和警察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守卫难民营。在南苏丹,抢劫、暴乱时有发生,我常常在睡梦中被枪声惊醒。
记得有一次半夜,我临时接到任务,要和队友一起盘查嫌疑车辆。我们穿好防弹衣、戴上头盔,进入了当地武装力量的领地。由于夜里视线不好,我们刚到目的地,对方几名武装人员就冲了出来,“啪啪”几声枪响后,我们双方都不敢随意动,只好僵持在原地。幸好对方的上级和我们关系还算不错,大家一番谈判后,才没有发生更大的冲突。
南苏丹非常贫穷,当地警察有时发不了工资,无心工作,我们的工作也很难推进。为和当地警察搞好关系,我每次和对方打交道时,都会给他们带去必要的防护用品,还会观察他们需要什么。有一次我去他们女警宿舍,发现办公室里大部分的门锁都是坏的,我马上联系工程部帮忙维修,这让当地警察很感动。
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关心帮助,让我得到当地警察和群众的信任,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重庆日报:维和经历中,什么事让你印象深刻?
廖洁:维和事业是爱的事业。爱的传递能照亮那些最需要阳光的地方,这经常让我感动不已并记忆深刻。
我们维和女警有一项特殊任务,就是帮助当地妇女儿童。作为任务区女警协会成员、朱巴战区保护妇女权益负责人,我始终关注着当地妇女生存状况,积极参加联合国为当地妇女争取权利的活动和集会。
每次与当地妇女近距离接触,我都主动倾听她们的声音,积极为她们协调生活物资,鼓励她们制作手工制品并为她们联系售卖渠道,帮助她们建立自信。
我和几名志愿者一直在援助、帮扶朱巴地区一个孤儿院。除了捐赠钱物,还每次带上自己做的食物,或帮孩子们买些衣服、鞋子和足球,我一定会留足时间和他们一起玩耍,让他们尽可能享受到同龄人的快乐。
孤儿院里有一个孩子,在亲眼看到父母被虐杀后,就变得沉默寡言,但每次看见我和志愿者们,他总会主动跑过来亲近我们,这让我们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都是将爱传播出去,在传播爱的同时,我也收获不少的爱。去年12月,得知我结束任期即将回国时,不少我帮助过的朋友都送来祝福。
特派团警察总部高级人事选拔官Soma对我说,我是他见过最负责任的警队长,我身上所散发的乐观和不服输态度让他感到敬佩。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这句话就是我这两年维和经历的真实写照。这段经历告诉我,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要有志气去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