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只有各类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健康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2022年,在以更大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发展,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如何统筹“稳”和“进”?围绕这些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张工提出了三方面的“稳”:维护好各类市场主体稳定发展的环境,维护好稳定的公平公正市场秩序,守稳市场监管领域的安全底线。
“深入分析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影响,密切关注市场主体的运行状况和政策诉求。”张工说,综合运用纾困减负、激活增效的各种政策工具,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支持和服务各类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公正、透明、预期稳定的制度环境。
在深化市场秩序综合治理方面,张工表示,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铁拳”行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突出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张工说,坚持问题导向、压实责任,组织开展市场监管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和有效处置,确保守稳守牢安全底线。全力以赴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食品供应和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全力以赴做好新冠病毒疫苗安全和供给工作。
张工表示,立足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和提升综合效能上迈出“进”的新步伐。如加快构建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准入准营规则,促进市场主体服务便利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创新运用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手段,更好适应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快速变化。
张工介绍,2021年,我国市场主体达到1.5亿户,企业活跃度保持70%左右,为经济行稳致远储备宝贵资源。2022年,将聚焦“六稳”“六保”关键环节,以更大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十四五”时期,商事制度改革从解决市场主体“准入难”进入解决“准营难”的攻关期。在高标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方面,张工透露,将完善“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两张清单的联动调整机制,加快构建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准入准营规则。
对于已经出台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张工表示,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包括着眼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健全市场主体退出制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对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着力完善和落实帮扶政策。”张工介绍,将会同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持续优化扶持政策体系,探索建立一体化、一站式政策服务平台。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