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虹 |
芯片,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近年来,重庆通过持续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和环境优化打造“重庆芯”,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领域逐步形成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应用开发在内的芯片全产业链。
其中,在功率半导体领域,作为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下称华润微电子重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李虹,带领企业全体员工抓住“芯机遇”,为重庆半导体产业补链强链和产业升级作出了突出贡献。
促转型 带领企业扭亏为盈
华润微电子重庆公司生产车间内,每天有成千上万颗集成电路芯片源源不断地产出,用于千家万户的各类电子产品上。
华润微电子重庆公司成立于2017年底,从2018年到2020年连续三年,每年实现营业收入超10亿元,净利润超2亿元。
公司经营业绩蒸蒸日上,行业地位节节攀升,离不开李虹的潜心经营——在接管公司之前,李虹扎根半导体产业领域已有多年,特别是在半导体技术研发、制造和经营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产业经验和国际视野,是华润微电子多项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推动者。
接管华润微电子重庆公司后,李虹带领企业员工围绕“整合变革、管理升级、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发展主题,聚焦功率半导体领域,推动企业转型成为集功率半导体设计研发、晶圆制造与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产品公司。特别是通过加大自主产品研发、提升工艺能力、丰富产品系列、优化产能结构、开拓高端市场应用领域等一揽子措施,企业很快实现扭亏为盈。
近两年来,李虹带领员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公司经营业绩快速增长,今年1-9月,企业实现营收12.78亿元,创下新高。
抓创新 推动功率器件国产化
一直以来,半导体产业都是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
为此,李虹带领企业研发团队突破了设计和工艺上的多种关键技术难题。例如,由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中低压先进沟槽MOSFET技术水平与国际一流企业相当,先后获得行业权威机构颁发的创新产品奖、“中国芯”优秀市场表现产品等多项荣誉称号。该系列产品的迭代与规模化量产,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李虹介绍,在华润微电子重庆公司刚成立时,晶圆销售是主要业态,中、低压功率器件是主要产品,产品结构相对单一。而如今,通过持续创新研发,企业的产品结构和商业方式都有了明显变化。
比如,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压超结功率器件产品,采用多层外延技术,可通过自主调节电荷平衡以实现更优化的性能,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快充、通用开关电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等行业。
“当前,12英寸晶圆在高端应用市场的需求量很大,然而国内芯片企业在这方面自主供应能力弱,高度依赖进口,这正是华润微电子重庆公司努力的方向。”李虹说,特别是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下,不仅汽车功率器件需求量翻倍,充电桩、汽车充电器等大量功率器件同样供不应求。
为此,今年6月,华润微电子重庆公司与国内行业企业联合投资,在西永微电园建设12英寸先进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项目。这条生产线将主要生产新一代功率半导体产品,预计明年建成投产后,将形成月产3万片的晶圆生产能力,以此带动国内功率半导体制造工艺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助力重庆产业升级。
育人才 建设功率半导体基地
集成电路产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于技术人员的知识背景、研发能力及操作经验等均有较高要求。在人才培育方面,李虹带领企业坚持引才与育才并举、用才与留才并重,持续吸纳和培养人才。
2019年1月,由李虹牵头组建的华润微电子重庆公司功率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成立。
李虹说,成立技术创新中心的目的,就是要立足功率半导体领域,通过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实现三个“一流”,即形成一流的功率半导体产品制造能力,培育一流的产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制造能力,建设一流的高性能计算与仿真设计平台和功率电子器件可靠性测试平台。
目前,这个技术创新中心已经结出硕果——截至今年三季度,华润微电子重庆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200余人,实现自主开发并量产功率器件产品近千个,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李虹表示,功率半导体是最适合国内企业在规模上实现突破,进入世界第一方队的领域,基于此,华润微电子重庆公司立志在重庆建设中国领先的功率半导体产业基地。
他说,功率半导体产业基地建设成型后,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集成电路企业来渝落户,推动重庆集成电路产业形成百亿乃至千亿级产值规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将继续为推动重庆建设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