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人文类综艺节目《奇遇·人间角落》最后一集《广场上的舞蹈》在腾讯视频播放,这也意味着该节目完美收官。网友留言区,在渝拍摄的《广场上的舞蹈》,让重庆元素再次大放异彩,受到不少网友热捧。
“坝坝舞太热闹了,商圈中也有跳舞的,好好耍!”一网友直言,“下次来重庆也要感受一下坝坝舞和街舞。”还有网友看了节目后,称赞重庆人热情、豪爽、坚韧。
该节目为什么要在重庆拍摄,又想体现什么主题,重庆给节目组人员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奇遇·人间角落》重庆篇的分集导演陈东楠如是说。
“坝坝”是重庆人沸腾生活的缩影
“拍《广场上的舞蹈》,是我第一次来重庆。”陈东楠说。
其实,来重庆拍摄之前,节目组对重庆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调研和踩点。“当时太惊讶了,重庆居然有这么多人跳坝坝舞。”陈东楠回忆说,“这引起了节目组的好奇,大家都特别想探究背后的原因,同时也觉得‘坝坝’非常符合节目《奇遇·人间角落》的选题。”
“角落”是节目的关键词。《奇遇·人间角落》以纪实风格为底色,用细腻真实的笔触描绘普罗大众的寻常生活,发现隐秘在都市生活中的“角落”,探寻日益被忽略的、简单而真切的“关系”,展现人世间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由此,“坝坝”就成了节目所呈现的7个人间角落之一。
在陈东楠的理解中,“坝坝”是重庆人沸腾生活的缩影——白天纵横穿行的人群夜晚汇聚到“坝坝”上,中老年在这里跳起广场舞、交谊舞,年轻人在这里玩起街舞、爵士舞、滑板,男女老少有时流动在不同的队伍中,年轻人加入广场舞,大爷大妈也学会了爵士,周围逛街打牌的人们也围聚过来叫好。“坝坝”成了人们用舞蹈表达爱与自由的一个典型场所。
此外,重庆地形很特别,也是《奇遇·人间角落》在渝拍摄的一大原因。“重庆高低起伏,高楼林立,跨江建桥,轨道交通穿行,人们穿梭在其中求生,很坚韧,很爽快、耿直。”陈东楠说。
节目中出现了杨家坪、观音桥、三峡广场等重庆标志性商圈,还有轨道交通穿楼、错综复杂的立交等奇特景观。
“重庆太出名了,爆红地标都拍过,为了减少重复,我们更多地是拍摄一些和人物相关联的生活场景,比如公园里、嘉陵江边、家里等等。”陈东楠说,相比标志性景观,她更想把重庆的城市风貌和人们的精神、气质、性格等关联,并展示给大家。
“重庆人的乐观、坚韧打动了我”
“《广场上的舞蹈》讲了三个重庆阿姨和两个重庆孩子的故事。”陈东楠说,节目的一大亮点是,故事探访人刘敏涛和嘉宾伯远以平视视角,进入并记录普通人的生活。他们加入广场舞和街舞不同的舞团,在热烈的舞蹈中和主人公们认识、熟悉,然后倾听、体会,并向观众讲述主人公们的人生故事和家庭情感。
而节目中展现的故事冲突在于,广场舞的阿姨们在时代的变迁和家庭的琐事中度过了大半辈子,在步入中老年时走上广场,在激越的音乐和舞蹈中感受自由,但孩子并不理解吵闹的广场舞,一如不理解母亲那一辈人的的观念和情感。而跳街舞的年轻人有的家庭条件艰难,在困境中走向广场的角落,通过跳舞寻找自我和未来,但父母不懂他们对街舞的执念,只希望他们能过上平凡的生活。
“重庆人太坚韧了,给我们讲的时候都是笑哈哈的,不会抱怨。”陈东楠说,重庆人的乐观打动了她。
比如,节目主人公之一小草,她今年50岁,刚刚退休,儿子喜欢打电竞游戏,丈夫喜欢玩象棋游戏,让阿姨感到在家中缺少存在感。怎么办?小草阿姨在广场上找回自我,成为舞队的核心成员和领舞之一,不再事事以丈夫儿子为中心,转移注意力,让心态更好些。
文杰是节目的另一主人公,今年22岁,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因为特别喜欢街舞,早早离开家追梦。但母亲特别不理解,文杰特别坚持,甚至有一次练舞的时候膝盖脱臼,他倒下的时候没有顾及到疼痛,唯一想到的是他会不会再也不能跳舞了。如今,文杰一边练舞比赛,一边教少儿课赚钱,每个月能赚约四五千元,其中寄一两千元回家给母亲,还要帮妹妹交大学的学费。即便如此,母亲依然不理解他,从没好好看过他跳舞。
两代人之间的隔阂终究需要化解。“节目中,伯远陪同文杰一起回家,给母亲做了一顿饭,很温馨,让母子之间的疏离感少了一点。”陈东楠说,重庆坝坝上的嬢嬢与年轻人,通过舞蹈的方式,建立起两代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这是《奇遇·人间角落》最想为观众呈现的。
而重庆的坝坝也只是人间万千角落的其中之一。节目共选取了7个不同“角落”里的故事,一方面记录普通人的生活苦恼与困境,引导大众将视线投向平时忽略的角落,促进对以代际沟通为例的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发散对生命、理想、爱情、自由等宏大命题的思考。
而另一方面,为生活苦恼的平凡人们却也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最大热忱。节目无时无刻不在传达当代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描绘出中国人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细品生活的纹理,感受涌动的温情,这或许就是《奇遇·人间角落》被称为“治愈系暖综”的根本原因。
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