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农” 解锁乡村振兴“密码”创新驱动 打造优质中职势头强劲
第028版:铸匠·重庆职教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立足“三农” 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创新驱动 打造优质中职势头强劲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阳职业教育中心
立足“三农” 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智能制造系学生为村民加工农具产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999年,云阳职教中心因“农”而生,身具农村、农业、农民的先天基因,成为破解县域“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

  20余年来,坚守服务“三农”的重要使命,云阳职教中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党建引领、五链合一、校村共进”方针,积极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做出应有贡献,走出了一条“坚守根本、立足县域、打造双优”的成功之路。

  党建引领

  强“根”固“魂”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天召集各位来参加养殖技术培训,是希望能通过此次学习和互动,解决大家在养殖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助力乡村振兴,云阳职教中心智能制造系、大数据系等4个党支部走进双义村、马乐村、活龙社区、白云社区,开展送技术技能、送便民服务、送乡风文明、送产业发展下乡“四送”活动。

  一直以来,云阳职教中心坚持以党建为抓手,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扎实推进组织共建、党员共育、群众共行,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学校发展高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组织共建,云阳职教中心已与两个脱贫村、一个普通村、一个街道社区建立了党组织共驻共建关系,实现了4个1。即,学校1个教师支部对接1个村社支部,1个共驻共建点由1名学校党委委员牵头负责,1个共驻共建点挂牌建立1个党建共驻共建活动阵地,1个月开展一次党建活动。学校党委与共建村社支部共同承担村社相关重要责任和任务,实实在在促进党组织建设和发展。

  通过党员共育,学校实现了定期学习,建立了学校支部党员与村社支部党员定期学习制度;定户帮扶,建立了学校党员与村社困难户对口帮扶制度;定项活动,建立了共同帮困难户或残疾户打扫卫生、进村入户开展文化宣讲、困难群众调查走访等固定活动项目。

  “四送”活动将实惠送到百姓心坎上。2020年,云阳职教中心党委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双义村、马乐村、活龙社区、白云社区4个村社支部多次获得各级党委政府表彰。

  五链合一

  强“基”固“本”

  在云阳职教中心看来,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守住这条底线,学校才能谋发展、求突破。

  为建设优质育人体系,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云阳职教中心多措并举,攻坚克难,打造“五链合一”,全力实现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首先,重塑校园文化链,将学校文化与乡村文化融合。该校把“懂乡村、有乡情、感乡恩”纳入学生精神文化教育内容,在校园设置乡村振兴宣传标语、宣传栏,建乡村振兴展览馆,多次开展阅读系列乡村文章、乡镇长讲坛、乡村电商营销、和农民一起直播带货等系列活动。

  其次,重理学校专业链,使专业结构与乡村发展契合。学校大力调整学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组建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集群,包括:对接农村电商的电子商务专业,对接乡村旅游的旅游服务专业,对接美丽乡村建设的建筑施工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对接智慧农业的物联网专业,对接乡风文明的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调整社会培训专业,直接服务乡村振兴,包括:种植养殖培训、农业经纪人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创业培训等。

  再次,重构学校课程链,让课程体系与乡村需求贴合。全力挖掘专业核心课程服务乡村振兴功能,改造、增加相关教学内容;开发服务“三农”的校本课程和直接针对乡村振兴的内容;整理社会培训课程,建立乡村振兴社会培训课程库。

  另外,重组学校平台链,把教学实践与乡村服务整合。该校牵头成立了“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区域(川渝)协同创新联盟”,主办了我市首届“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论坛”,搭建起区域协同创新和协同研究的优良平台;建立“三农”双创空间、“云之浓”电子商务服务基地、乡村电商服务站等,多元打造产教融合平台;成立乡村振兴院、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校村共建联合党支部等,建设服务创新平台。

  最后,重建学校管理链,促教学管理与乡村治理耦合。学校以群建系,改革学校二级管理结构,根据区域乡村振兴产业构建专业群和二级管理单元;夯实组织保障,建立服务乡村振兴固定模式;学校党委派驻村第一书记,学校支部对接村支部,强化乡村振兴政治意识。

  校村共进

  强“心”固“情”

  从移民帮扶到精准脱贫、再到乡村振兴,多年来,云阳职教中心一直行走在服务“三农”的路上。立足云阳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移民大县、务工大县的实际,学校全力探索建设三峡库区教育移民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优质人才成长。

  学校不断深化“三农”价值塑造和“三农”情怀熏陶,培育了一大批“懂乡情、爱乡村、感乡恩”的青少年学生,校内“有技术、愿奉献”的教师群体持续增长,“有技术、懂经营”的三农学员增长达70%以上。

  据数据统计,该校学生回乡创业就业人数已达300余人,学生学员中1300余人做了“三农”创业者,近80名做了村社干部。350多名教职工投身于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当中,到村入户达1.5万余人次,对接帮扶1020户农户脱贫走向振兴之路,涌现出邬和平(驻村第一书记、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一大批奉献乡村的优秀教职工。

  同时,云阳职教中心师生成功开发了“云之浓”“云之绿”系列特色农产品5个,建区域电商服务中心1个、市职教学会“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中心”1个,学校直接帮扶5个村、间接帮扶30个村精准脱贫走向乡村振兴,全部接受国家验收合格。全国来自贵州、云南、湖北等省的20多所学校、300多人前来参观学习。

  而今,面临新时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的历史机遇,云阳职教中心必将担当新使命,实现新作为,竭诚履职尽责,奋力建设我市高质量、高水平学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刘红 刘华 图片由云阳职业教育中心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