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如何借势发展网络文学向应急救援全能选手转变重庆累计建立志愿服务组织3.8万个以文化人 以艺施教 培养“现代和雅女性”
第006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如何借势发展网络文学
向应急救援全能选手转变
重庆累计建立志愿服务组织3.8万个
以文化人 以艺施教 培养“现代和雅女性”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2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
以文化人 以艺施教 培养“现代和雅女性”

  在今年举行的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现场集中展演中,多年深耕艺术教育的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下称“女职中”)艺术团凭借出色的表现,一举斩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

  其中,《期待的远方》《Isn’t It Amazing》获“声乐-合唱-中学艺术团组”一等奖,舞蹈《绣红旗》荣获中学甲组二等奖、《圣湖传说》荣获“器乐-合奏-中学艺术团组”二等奖。

  荣誉的背后,是女职中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现代和雅女性”为办学目标,积极探索将艺术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坚定步伐。以文化人,以艺施教,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课外活动为载体,以教师培训为保障,多层次、全方位地探索着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以及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的实际功效。经过多年发展,艺术教育已成为女职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引擎。

  全面普及

  艺术教育进课堂

  坐落在铁山坪生态景区山麓的女职中,依山傍水、灵秀雅致,艺术气息浓厚。建校以来,女职中坚持以文化人,以艺施教,把艺术教育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不可或缺。”学校负责人介绍,事实上,在践行艺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女职中并非一帆风顺,学生基础薄弱、家长对艺术教育不重视……为寻求破局之道,学校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多措并举着力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开创新局面。

  顶层设计清晰。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制定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将艺术教育与课程改革、课余生活、校园文化、文明风采大赛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

  课程改革助力。学校将艺术教育在专业(学科)教育及各项活动中进行渗透,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女性艺术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性发展。据介绍,女职中每一位学生除自身的专业外,都掌握了一两样“看家本领”。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学习舞蹈、乐器、面塑、美术、钢琴等,其他专业开设音乐、形体、茶艺、美术、书法等公共素质课。

  立足课堂改革,学校以艺术团、活动月为载体,串联学校在党建、思政、德育、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为学生才艺展示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才华、激发潜能,也让艺术教育在学校蔚然成风。

  重点提升

  零基础“成团”学艺

  在校内公共艺术课、公共素质课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不少学生的艺术天赋慢慢显现出来。而在女职中规划的艺术发展之路中,他们将经过选拔进入校艺术团进行提升培训。

  女职中“摇篮艺术团”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目前下设管乐团、民乐团等数十个课外活动团体。其中,校合唱团、舞蹈团、管乐团等屡获国家级、市级奖项,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社团,学校获批“重庆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摇篮艺术团的学生成员们大多都是“半路出家”,从零基础开始学艺。以本届校管乐团为例,现有的58名成员在进入女职中前没有一位接触过乐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认识音符、了解乐器开始,仅一年时间,就从一支杂牌军成长为正规军。两年来,校管乐团在市级、区级多个比赛斩获大奖,受邀参加重庆市人民广场五一升国旗仪式、江北区国庆升国旗仪式国歌演奏等活动。

  “我们要让学生在巩固技能的同时接受艺术熏陶,从艺术中收获能受益终生的内涵品质。”学校负责人表示。

  2019级学前教育专业的袁香琳是管乐团单簧管声部长,负责全团的对音、校音。稳重踏实的她颇受老师和同学的信任。这样的她和高一刚入校时相比,判若两人。

  高一刚进校时,袁香琳性格急躁,学习动力不足,极度不自信。进入管乐团后,袁香琳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收获了成长,性情变得温和,也更有责任感,这样的转变让家长和学校都感到欣慰。

  像袁香琳一样的学生在女职中还有很多。她们在艺术实践中体会美、理解美、领悟美,也收获了更美好的自己。

  打造团队

  修“和雅”之师

  女职中有一支“心正意诚,学厚业精”精神的“和雅”之师,而其中的艺术教师队伍正好诠释了“和雅”之师的深刻内涵。

  2021年教师节,合唱团老师龚亚楠收到了一封800多字的手写信,来自合唱团学生陈思妤在信中写道:“在我最无助和困惑的时候,是你对我的认可和鼓励让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

  校合唱团日常训练、排练工作由龚亚楠和何莉莉两位老师负责,细心耐心的她们深得学生的喜欢和信任,有任何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都会找两位老师倾诉。

  一颗对学生关爱的心是艺术老师柔软的一面,一股对工作的较真劲儿是她们坚硬的一面。龚亚楠和何莉莉都已为人母,孩子都还年幼,每晚哄完孩子睡觉夜深人静时两人都要视频通话,梳理当天的训练情况,抠细节、磨节奏。这些年,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校合唱团成绩突出,连续8年荣获市级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在其他市、区比赛中更是荣获多项大奖。

  如龚亚楠和何莉莉一样,女职中的艺术教师往往身兼数职,因为要参与教学、课程、项目、科研等工作,艺术团的训练只能抽课后、周末以及寒暑假进行,每每备赛,便是长达数月的连轴转。

  老师们忙碌着、幸福着,学校也通过多样的渠道、措施为艺术教师赋能。聘请专业教师,提升艺术教师配置;组织艺术师资培训、各类专项交流活动,提升艺术教师教学、训练水平和专业素质……逐步锤炼出一支素质过硬的艺术师资队伍。

  艺术折桂之路,天赋与勤奋都不能缺席。这句话,对于女职中的艺术教育实践之路而言,无论是针对学生、教师,乃至学校都是最为贴切的评价。如今,女职中艺术教育各项工作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在新的“赶考路上”,学校将继续紧扣时代脉搏,坚持树德育人、以美育人,积极思考和探索符合自身实际、适应时代发展的艺术教育发展方式,不断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层次迈进,努力为社会培养“品端行雅、才优艺美”的高素质人才。

  谭茭 吴小西 王玲美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