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 “四个坚持+四个提升”打造渝南人才高地秀山:以才促产以产育才 聚集人才强磁场
第008版:近者悦 远者来·渝见英才
上一版   
綦江区 “四个坚持+四个提升”打造渝南人才高地
秀山:以才促产以产育才 聚集人才强磁场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綦江区 “四个坚持+四个提升”打造渝南人才高地

    建设“西部信息安全谷”路径探索圆桌论坛

    重庆英才·智创綦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綦江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相关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两区、一廊、一谷、一城、两地”建设目标,以“四坚持四提升”为统领,细化落实“1+3”人才政策体系,做优人才“选、育、留、用”全链条服务,全力打造渝南人才高地,为该区因地制宜走好转型路、因势利导打造升级版提供坚强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截至目前,全区汇聚各类人才总量超过16万人。

  坚持党管人才

  提升政治引领力

  出台《綦江区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及产业、教育和卫生人才引育优惠政策,构建“1+3”人才政策体系;出台《綦江区产业人才年度考核暂行办法》《綦江区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选调生享受人才政策的通知》《重庆市綦江区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十条》《綦江区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配套文件,强化政策支撑……

  近年来,綦江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高位谋划、一体推动,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工作原则,在健全工作机制的同时,制定出台了一揽子含金量高的人才引育政策和保障制度,以强化人才工作的整体谋划、力量整合、高效推动。

  此外,该区还通过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开展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专项督查,将人才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进行逗硬考核;通过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推进议事协调、重大事项报告、重要信息通报等机制常态化。

  “党管人才,其根本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綦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要落实党管人才,制度保障是基础。方向上要“准”,研究制定人才发展的长远规划,强化提升政治引领力;政策上要“精”,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提供环境和保障。

  坚持筑巢引凤

  提升人才凝聚力

  梧桐茂兮凤自来,产业发展是人才引进的前提。为了招才引智,綦江区坚持筑巢引凤,同步打造了3把“密钥”:发展有平台、成长有项目、交流有载体。

  在发展平台方面,綦江区拥有市级高新区、桥河工业园、北渡产业园、通惠食品园等产业平台,有国家级研发机构(分部)5家、市级研发机构58家、独立法人研发机构23家,成功建设2个院士工作室、5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如今,綦江区正在加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打造“西部信息安全谷”为代表的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重庆具有重要影响力、带动力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在成长项目方面,綦江正在着力发展以信息安全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以高性能变速器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新消费为导向的绿色食品融合产业,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在此成长汇聚。

  其中,西部信息安全谷已引进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分部、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西部中心两块“金字招牌”,入驻开拓卫星、重庆新基建网络攻防靶场等项目80余个。

  在交流载体方面,綦江与重庆大学、重庆电讯职业学院、重庆德国埃森大学、重庆健康工程职业学院、重庆电影职业学院等13所市内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拓宽人才交流载体。

  此外,綦江还成功争取为“齿轮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国铝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等活动的永久会址,并常态开展“智创綦江”“古剑论坛”等一系列交流活动。

  坚持引育并举

  提升人才创造力

  如今,“家在成渝、智力转化在綦江”,已成为众多人才服务綦江发展的一种工作常态。

  “人才‘引不来、留不住’,是众多小城市面临的共性难题,人才智力的柔性引进,是完成人才智力高效转化,破解高层次人才不足的有效办法。”綦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綦江区坚持通过采取讲学、兼职、技术合作、对口帮扶、人才租赁等多种方式,探索建设“人才飞地”,解决人才之渴。

  截至目前,綦江区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资源循环利用、大数据服务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柔性引进各级各类人才200余名,新型智库专家库首批入选专家达231名,评选认定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100名,引进培育重点产业、教育系统、卫生健康系统3类人才516名,全区高层次人才数量逐年增加,人才结构得到大幅优化调整。

  在引才的同时,綦江区也在不断完善育才机制。例如,积极对接市内外高校,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5个,重点培养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扎实开展“高新杯”创业技能大赛,评选认定35名“渝綦工匠”;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提升人才素养;注重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12个教育系统“三名”工作室带动156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加快成长,10个“名医名中医”工作室带动100余名医疗健康领域人才成长成才。

  坚持优化服务

  提升环境吸引力

  人才竞争短期看投入,长期还是看创新环境和人才生态。

  近年来,綦江区坚持聚焦人才发展的痛点、堵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让各类人才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发展。

  在营商环境方面,该区召开政银企对接活动,并发布合作备忘录,出台司法保障、政务保障、金融支持、人才支持、科技支持等6个“十条举措”;同时,建立1亿元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创业种子基金,累计为137家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亿元。

  此外,该区还大力推行“人才服务卡”制度,标准化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在市民服务中心开辟28个服务窗口一厅办结就业创业事项,为人才工作生活、配偶子女就业安置、未成年子女入学(入托)、医疗体检健康疗养等“关键小事”提供“店小二”服务。同时,扎实开展“三位一体”(休假、疗养和学术交流)活动,推进200套人才公寓建设,切实解决人才住房需求。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綦江区以包容开放的政策,打造更多更优质的人才发展平台和高新项目孵化平台,引燃了广大英才到綦江创新创业的热情,积蓄起綦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贺娜 费睿 图片由綦江区委组织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