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巴蜀故事 让巴山蜀水走向世界2016年11月10日 2016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在重庆开幕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党政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召开10万盆菊花扮靓街头从“全面搜索”到“精准导航”重庆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搭建“立交桥”更加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 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实屏障綦江21个街镇实现公交全覆盖江津公益诉讼助两万余名村民用上“放心水”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讲好巴蜀故事 让巴山蜀水走向世界
2016年11月10日 2016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在重庆开幕
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党政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召开
10万盆菊花扮靓街头
从“全面搜索”到“精准导航”
重庆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搭建“立交桥”
更加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 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实屏障
綦江21个街镇实现公交全覆盖
江津公益诉讼助两万余名村民用上“放心水”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搭建“立交桥”

  (上接1版)

  如今的技能人才只要奋斗实干,拧螺丝可以“拧”成全国劳模,操控机床也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甚至可以登上国际大赛的领奖台。

  “正因如此,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重庆建工集团面向电工、架子工、钢筋工、砌筑工、防水工、筑路工、起重装卸机械工、混凝土工8个职业(工种),组织2300名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参加高技能人才评价,最终评审通过的1500人获得相应的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该集团首批同时持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复合型人才。

  建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促进两类人才深度融合,对集团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创新改革

  全国先试先行

  此前,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关于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参加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全国率先对畅通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进行试点,旨在加快我市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截至目前,在全市企业、职业院校共开展了6批评审,近2000名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取得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两类人才的贯通融合工作先试先行、推进有力,得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充分肯定,相关文件被转发全国各省市借鉴学习。

  具体来看,我市在积极探索推进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高技能人才评审工作中,明确了申报条件、评价方式和评价工作制度。

  首先,在工程技术领域,技能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取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或职业院校教学专业方向为工程技术领域的教师取得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均可分别申报参加与现岗位相关或相近职业(工种)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评价。

  从评价方式来看,在开展职业贯通评定过程中,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等要求,依据专业技术人才取得业绩条件和评价等级不同,对申报人员资格等情况进行审查,采取直接认定、综合评审和考核评价三种评价方式。

  此外,全市还建立了双月受理申报资料,单月开展评审的工作制度。

  持续推进

  扩大贯通领域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健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是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有利于激发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热情,为专技人才创造了更多深入现场的操作机会;有利于企业职工把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使他们的综合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为教师取得更高等级的一体化教师资格创造了条件,让他们更能集中精力投入到教学教研工作中去。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贯通,为两类人才搭建起了通畅的成长“立交桥”。

  下一步,我市将完善工作流程,充分发挥评价机构主体作用,建立质量监督机制,保证评价的公信力。畅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相互评审渠道,将两类人才贯通的领域从工程技术扩大到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等,以扩展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