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我市‘山城+江城’的特殊地理地貌,决定了桥梁隧道既是城市交通的主要通道,也是道路拥堵的主要瓶颈。”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秩序支队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对市内每一条桥隧的交通情况进行大量仿真推演和定量评估,我市最终采取了不同于全国其它大城市普遍采取的大范围、长时段、一刀切的限行措施,推出了最小范围(仅限于交通流量最大的15座过江桥梁和1座穿山隧道)、最短时段(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共4.5小时)、最低影响(不影响组团内部通行和城市生产生活运输保障)的“外科手术式”限行调控。
效果明显。据统计,截至目前,错峰桥隧高峰时段车流量同比下降7%,“削峰”效果明显;错峰桥隧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达37.6公里/小时,较错峰前提升28.3%;中心城区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达26.1公里/小时,较错峰前提升5.7%;地面公交高峰时段运行速度达18.2公里/小时,较错峰前提升5.2%;公交轨道日均运送乘客761.2万人次,较错峰前提升4.6%。
同时,桥隧错峰通行还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据统计,我市PM2.5污染源中,交通污染约占29%。错峰通行后,日均减少碳排放12.22吨。
据民意监测调查,超过90%的市民对错峰通行表示接受和支持。
“执法通”已查处交通违法107.6万起
提升城市通行能力,并非只能在道路上“做文章”,民警执法也尤为重要。
今年7月5日,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正式在全市推广交巡“执法通”应用,通过该应用对交通执法的全过程全环节进行辅助引导、监督管理,实现了执法模式从线下人工向线上智能、民警执法从粗放向标准规范、执法监督从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预防、执法培训从集中授课向自主定制“四个转变”。
“‘执法通’主要有规范执法、快速执法、执法监督、便民服务、线上培训、系统整合六大功能。”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六大功能中涵盖了民警日常执法中的方方面面,通过提升民警的执法效能,从而达到提升城市通行能力的目的。
据统计,自4月20日开展“执法通”试点应用以来,全市使用“执法通”查处交通违法共107.6万起,占到路面执法总量的77.3%,全市交通执法程序告知满意率达99.26%,警容风纪满意率达96.6%,交通管理工作综合满意率达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