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近年来,彭水以李继儒“五老”自治队为典型示范,创新推出“1234”工作办法,全域打造李继儒式“五老”自治队基层治理模式,强化和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新经验。
“1”即建立一流队伍。通过在全县范围动员、组织了一批品行好、有威望、懂法律、热心平安建设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劳模等,组建“五老”自治队。通过当好依法治县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社会治安的巡逻员、法治文艺的组织员等,在发挥余执、老有所为的同时,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2”即构建两个平台。通过构建网格管理平台和综治服务平台,让基层治理接地气。以网格管理平台为抓手,将“五老”自治队的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台管理,并联动党建、应急等模块,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一家采集、多家共享”;以综治服务平台为抓手,推行会议会商制度、矛盾纠纷调解制度、义务巡逻制度、宣传引导等措施,实现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对象全覆盖。同时,“五老”自治队也可依托综治服务平台开展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快速、便捷、精细的服务。
“3”即强化三级联动。在乡镇(街道)层面均成立领导小组,推进“五老”自治队引领群众自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带动、文化活动影响等活动,联动村民自治,促进实现村民的事自己议、自己管;依托网格小组,联动工会、团委、妇联等单位资源,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促进邻里和睦、互帮互助。
“4”即四个角色扮演。当好法治宣传教育的“义务员”,解决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法治意识和观念不强的情况;扮好邻里调解“老娘舅”,按照就近原则,采取“自治队员+”的调解模式,采取分片联系制度,让老百姓身边的矛盾得到及时、有效化解;扮好党员服务“贴心人”,采取“一帮一”“一帮几”的方式,开展“帮扶结对济困”活动,帮助群众解决饮水和就医、入学等实际困难;扮好老年学习“领头雁”,在县、乡镇(街道)两级分别建立自治队教育培训体系,对“五老”自治队队员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能力等培训,提升队员综合能力。
截至目前,彭水全县共建立256个“五老”自治队,吸纳各类老同志近2000人。“五老”自治队共独立调解和参与调解纠纷5200余件,为群众送教上门950余人次,提供医疗服务1630余人次。 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