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群众把脉问诊 |
 |
曾闯(右一)带队查房 |
“感谢曾医生及其护理团队。若没有他们的精心治疗,我还真不知我后面的生活咋过!”10月29日上午,在云阳县中医院康复护理院老年病科,原云阳县房管所退休职工、现年80岁的吴玉兰说。
近年来,云阳县中医院依托现代医疗技术,在肾病科、骨伤科、妇产科、肛肠科等重点学科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龄群体的常见病、多发病更加凸显。为应对即将到来的“银发”浪潮,该院传承创新,多点发力,利用中医治疗技术,增设老年病科、中医经典科等特色科室,满足了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为提升老年群众的幸福指数赢得了好口碑。
中西并重
为挽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科室虽然成立不久,但从患者的回流速度和治疗效果,非常不错。”10月29日,在云阳县中医院康复护理院老年病科,正在忙碌的康复护理院院长曾闯说。
据他介绍,老年病科成立于2020年11月。成立之初,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很快配置了移动心电图机、POCT快速检测仪、心电监测仪、除颤器、DSA心血管造影仪、德国Drager呼吸机、血气分析仪、雾化吸入治疗仪等先进专科医疗救治设备,在吸收、引进国内先进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医特色,能够开展中药封包、中药足浴、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穴压豆、针灸、艾灸、脐疗等中医药特色治疗。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模式防治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衰病、心律失常、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风湿性关节炎、下肢血管闭塞等疾病),能够熟练开展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外周动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
“老年病科的成立,为针灸科、推拿科吃了颗定心丸。”曾闯举了一个例子:今年6月11日,一名67岁的杨姓患者在针灸科做针灸理疗时,突然出现胸闷、心悸,伴心前区闷痛,喘累、气促。转至老年病科后,通过体征快速检查,诊断该名患者为突发心梗。在施行一系列药物半小时后,患者胸闷、心悸、喘累、气促症状缓解,为后续挽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时间”。
曾闯表示,老年病病情复杂,兼有很多慢性病,治疗中其它病会突发。这就要求医疗团队必须对内科病、常见病、多发病等疾病了解的同时,还必须精通。
据悉,老年病科成立一年多来无一例投诉,无一例医疗事故发生,年门诊量达到了1万人以上,在医患间产生了强烈共鸣。目前,该院康复护理院形成了老年病科、针灸科、康复科、推拿科、治未病中心等中医治疗集群,正逐步得到老百姓的青睐。
创新服务
打造特色品牌专科
人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好口碑”。这句话在云阳县中医院今年新成立的中医经典科得到很好诠释。
“口干不干?苦不苦?肠胃好不好?大便干不干燥?来,把手伸出来,我先把一下脉……”10月29日,在该院中医经典科,副主任李小妍在详细询问患者的同时,手已搭上了患者手腕的脉搏。中医的“望、闻、问、切”在他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诊室外的病人不断增多,但他对每一位患者都仔细把脉,详细问诊,不时获得“李医生不光医术好,服务态度也好”的赞叹。
李小妍介绍,科室成立于今年9月,主要运用中医经典理论与名老中医经验指导临床,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积极探索运用中医主导的方法和技术,开展各种急危重症和复杂疑难病的诊治工作,形成中医诊疗方案并向其他临床科室推广,达到全面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以及中医服务能力的目标。
李小妍表示,科室目前拥有学科学术指导2人,全科医护人员21人,医生6人,护士15人。其中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继承人1人,第三批重庆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人,重庆市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1人,县级中医药师带徒继承人1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硕士研究生1人。“有院级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和高素质的医疗团队作后盾,在打造特色品牌科室的同时,我有信心和决心带领团队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李小妍信心满满。
针对如何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和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该院党委书记龙泉表示,在强化市级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的同时,必须创新服务理念、提高医疗质量、完善服务流程。在中医药文化上传承,在技术上创新,并充分发挥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力求让群众花最少的钱“能治病、治好病”。
马太超 郑琼 摄/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