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龙洲湾街道龙德社区召开小区议事会共同商讨小区消防整改事宜 |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是落实方针政策、共谋百姓福祉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巴南区通过进一步划分治理单元,统筹治理力量下沉,以社区治理“小切口”撬动为民服务“大变革”。从社区到小区,再到楼栋,社区治理打通最后“100米”,许多让社区头疼的问题在巴南区一一得到了改善、解决。
小区“两长五员”
凝聚共识解决居民关心难点痛点
龙洲湾街道龙德社区属于典型的新型商品房小区,人口密集,年轻人多为生计奔波,人人亲自参与的社区治理很难实现。
对此,社区大胆尝试,培育能人选任小区“两长五员”,“两长”即党小组长、楼栋长,“五员”则是治安委员、卫生委员、物管委员、宣传委员、监督委员,即经居民授权的“能人”代表居民利益,表达居民诉求,深度参与小区事务,协调解决小区问题。
在此基础上,社区畅通议事渠道,把居民走出家门的公事(小事)按发生地和解决场域进行“三步划分”,形成了社区的“三步议事制度”。第一步为“楼栋事”,提倡居民在楼栋商议解决;第二步为“小区事”,提倡居民在小区商议解决;第三步为“社区事”,提倡在社区商议解决。
如今,有事好商量,请到小区的“两长五员室”已成为龙德社区居民群众的普遍共识,这里成为了社区治理主体的重要协商平台。
楼栋的事自己议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动力被激发
花溪街道红光社区由红光村整村征地改制而成,辖区红光新村为无物业管理的安置住宅老旧小区,居民依赖心强,遇到问题“坐、靠、等”社区出面解决思想严重。
对此,社区开展治理工作,以社区议事厅为平台,发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治理,通过相互沟通、集体协商的方式来化解社区的矛盾纠纷。
在推进红光新村1期电梯加装事项上,社区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组织召开辖区单位负责人、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等专题会议,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建议,综合各楼栋实际情况制定了电梯安装方案,以楼栋为单位,成立了电梯加装管理委员会。
电梯加装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由社区党员担任组长,负责牵头动员居民协调有关单位、招标对接施工方、核算资金等具体事宜,做到“居民事、居民议、居民做”,成功推动了电梯加装工作。
6个小区各成治理单元
社区治理基础进一步夯实
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以居住小区为单位,将社区划分为6个综合网格,建立“1+6”的治理网络。
“在综合网格上我们建立了小区党支部,以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层党员中心户为依托,切实将组织关系在辖区的党员和住户党员的力量整合起来。”社区干部介绍,他们在每个综合网格设立了党群服务点,社区工作人员和小区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在党群服务点联合办公,推动“多网合一、一网多能”。
自2020年1月综合网格成立以来,龙海社区召开小区问题研判会34次,成功调解小区矛盾纠纷41个,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办理养老保险指纹认证、准生证等各项事务,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同时,6个综合网格还由小区党支部牵头,搭建小区协商议事平台,定期召开由社区民警、法务志愿者、物业、居民小组长、楼栋长、楼层长、党员中心户及居民代表等参加的小区议事会,按照“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的原则,以院坝会的形式,面对面收集各方意见建议和居民反映的问题,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小区党支部+综合网格的设置模式,使党组织与小区网格化管理相融合,进一步下沉治理单元,有效夯实社区治理基础。
社区治理延伸到“最后100米”
据了解,2019年以来,巴南区从基层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出发,充分发挥居民群众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主体作用,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目前已培育城乡社区治理示范社区100个。
截至目前,100个城乡示范社区累计解决群众问题5000多件,落实完成率95%以上,受益群众313742人次,巴南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刘钦 唐楸 图片由巴南区民政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