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历史回响 阔步新的长征湾区立南海 当惊世界殊市政府与中国机械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10月22日 重庆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进大会召开政务简报科学规划精准施策狠抓落实 高质量推动武隆乡村振兴工作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功能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邓天顺同志逝世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聆听历史回响 阔步新的长征
湾区立南海 当惊世界殊
市政府与中国机械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10月22日 重庆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进大会召开
政务简报
科学规划精准施策狠抓落实 高质量推动武隆乡村振兴工作
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功能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邓天顺同志逝世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0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时代答卷

湾区立南海 当惊世界殊
——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谱写“一国两制”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 徐金鹏 吴涛 苏万明

    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7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之下的湾区建设,开世界未有之先例。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年多来,大湾区不断加快硬、软联通,不断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新路径,不断向制度创新和改革开放新高地迈进,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今年9月出台的横琴、前海合作区建设方案,是中央着眼于新时代丰富“一国两制”实践作出的重大部署,再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可期待的未来,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将矗立在南海之畔。

  天地换新颜:从“一张白纸”到满眼繁华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立足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谋划,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在这片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8000多万人口,2020年创造经济总量超过11万亿元,在全国经济区域版图中可谓举足轻重。

  风帆高张,巨舰疾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快速推进,成果喜人。

  如今,覆盖11个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正越织越密,“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伴随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从香港驾车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香港往来广州缩短至1小时以内。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还将进一步让粤港澳大湾区联系更密切。

  如今,湾区内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制度之异”正变为“制度之利”。

  “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考察广东时的重要指示,指引粤港澳大湾区在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道路上不断大胆探索,突破创新。

  今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不仅地理空间上为前海合作区增量,还在体制机制创新空间上为粤港澳大湾区扩容,必将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将大湾区建设推向崭新未来。

  携手开新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粤港澳三地新的重大机遇。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探索。

  建设好大湾区,关键在创新。2018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对大湾区建设作出指示:“要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来。”

  广东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全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陆续推进。一批重大体制机制改革正不断推进。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全面实施。粤澳合作产业园、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这片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个崭新平台载体加速打造。

  9月1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正式成立,粤澳深度合作区进入了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香港正大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0月6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其任期内的第五份施政报告中提出,将实施《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把香港北部改造成活力十足的地区;构建“双城三圈”的发展格局,以促进深港密切合作。

  “双城”即香港和深圳,“三圈”则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

  扎根在湾区:青春好逐梦,风景更壮丽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百姓“心联通”汇聚磅礴力量,是大湾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

  越来越多港澳青年来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学习、就业、生活。截至今年9月,仅前海企业就吸引3652名香港籍人才,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524家,其中香港团队245家。广州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说,截至7月底,广州已累计认可港澳职业资格(工种)32项,批准60名符合条件港澳居民以律师身份在穗执业。

  三地融合态势给粤港澳大湾区带来勃勃生机和创新活力。今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中,中国深圳-香港-广州作为一个都市区单元,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榜上名列第二,超过美国硅谷所在的圣何塞-旧金山地区。

  (据新华社广州10月21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