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流大学,关键是一流环境一流人才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江北打通政务公开“最后一百米”老旧小区改造忙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渝颁奖两江协同创新区打造“科创+产业”创新集群
第005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建一流大学,关键是一流环境一流人才
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江北打通政务公开“最后一百米”
老旧小区改造忙
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渝颁奖
两江协同创新区打造“科创+产业”创新集群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0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江协同创新区打造“科创+产业”创新集群
培育引进项目约60个,成果转移转化近百个

  本报讯 (记者 王天翊)10月19日,2021全国双创周活动正式开启。重庆日报记者从两江新区获悉,自2019年签约第一所院校以来,两江协同创新区已累计培育、孵化、引进产业化项目约60个,成果转移转化近百个。

  据了解,两江协同创新区正在打造由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共同参与的“科创+产业”创新集群,以“产”为主导,“学”“研”为基础,突出“用”字当头,打通协同创新全链条,一批科研成果正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比如,重庆两航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是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孵化的企业之一。本月底,其位于两江航空航天产业园的崭新厂房就将交付,到年底具备生产能力。依托西工大的技术优势,该公司主要从事航空航天、核电、船舶、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高端钛合金、高温合金构件的成形、加工以及先进制造技术专用智能设备开发等,致力于突破超细晶、高温钛合金精密铸造等技术,改变我国先进材料高端成形装备依赖进口的现状。

  又如,上海交通大学在其位于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的两个研究院同时设立了先进推进技术研究中心。其中,重庆研究院将与四川研究院充分联动,用3年左右时间共同完成飞行速度3.5马赫、地面推力约1.5吨的航空涡轮发动机研制,并推动项目实现产业化。

  一个个项目加速走向产业化的同时,两江协同创新区还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招揽优质项目,为成果转移转化注入“源头活水”。

  今年6月,两江新区启动明月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3亿元产业扶持、5亿元明月湖科创基金,以及多个重磅支持政策吸引了1100多个科技团队(企业)报名。最终遴选出的优质项目,不少都将在两江协同创新区孵化,成为高端“智造”、高端生物医药、半导体及智能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种子”型企业。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