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滩寺河武胜段航拍图 |
曾经臭水河,今现黑天鹅。当家住广安市武胜县五排水库附近的村民吴川看到黑天鹅时,他坚信水质变好了。
在广安700余条大小江河、溪流当中,五排水库只是星罗棋布的一个小点。这个水库的水质之变,也是广安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一个例证。
多措并举 治水护水成常态
五排水库能出现黑天鹅,得益于河源——长滩寺河的水质改善。长滩寺河属于嘉陵江一级支流,上游流经岳池县城,在岳池境内长51.1公里,下游由武胜县飞龙镇入境,武胜境内长69.8公里,终在武胜县中心镇对岸郭家坝注入嘉陵江。
“以前长滩寺河城区段的水黑得发臭,都不愿意往河边走。”家住岳池城区的市民周艳说,现在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每天晚上都要带着孩子来河边散步。
“先把上游的污染源治理了,才能保证下游的水不受污染。”岳池县长滩寺河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摸排出的589个污染源目前已经全部解决。
下游的武胜县也发力。该县实施全域“清水工程”,对沿河的6个乡镇、42个行政村的污染源进行治理,整治长滩寺河流域畜禽规模养殖场50个,建成投入使用污水处理站28处,共终止16处水库承包养鱼合同、取缔网箱1300余口,污水废水得到了有效处理。
通过上下游联动治理,长滩寺河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劣V类水质全面消除,实现从“臭名昭著”到水清岸绿的转变。
和长滩寺河同样实现华丽蜕变的,还有流经前锋城区的芦溪河。芦溪河属于渠江的一级支流,被前锋市民视为“母亲河”。但在2017年以前,芦溪河水质为劣V类。
如今,通过实施洁水、疏浚等六大工程,芦溪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河水变清,鱼虾增多,两岸郁郁葱葱,昔日的“臭水沟”摇身转变为芦溪河公园。
而广安主城区穿城而过西溪河沿岸也有整体规划,将树立产城景融合发展理念,打造魅力“母亲河”,进一步理清山、水、文化脉络,做到“亮山亮水亮文化”。
治水护水成常态。2021年上半年,广安市嘉陵江、渠江、御临河、大洪河、华蓥河等7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其中嘉陵江、渠江、御临河、华蓥河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
跨界联手 共建共治共管
9月26日下午,天气晴好,清澈碧绿的湖水、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衬托着大洪湖旖旎风光,美得让人心旷神怡。
一条大河连川渝。大洪湖所在的大洪河发源于四川达州,经广安流入重庆长寿区,终在渝北区入长江,流域面积696.88平方公里。
滴水汇成小河,小河汇成大江。跨越多乡镇,流经多条河流,就会存在“水归你管、岸归我管、河中不管”现象。
如何解决水陆边界管理难的问题?以邻水县黎家镇搭界寺村为例,3年前,黎家镇主动与重庆长寿区万顺镇对接,希望共同治理好跨界的大洪湖。黎家镇的“主动”,当场收到了回应,达成“不分水和人,只要湖水清”的共识。
不仅是大洪湖达成了跨界治理共识。例如连接华蓥市庆华镇和合川区香龙镇的华蓥河,两地河长每年定期联合巡河,实现河流共享共管共治。其实,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整个广安市都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广安市各相关县(市、区)分别与下游重庆市合川区、长寿区、渝北区分别签订了跨界河流联防联治框架协议,建立联防联治机制。
共同治水护水没有终点。广安市将纵深推进广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工作,深化共建、共治、共商、共管积极促进川渝两地生态共建环境共保。
贺樊丽 图片由武胜县生态环境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