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地方拉闸限电,引发对冬季能源保供的担心。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负责人29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要始终把确保民生用能作为保供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加强供需调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供暖季能源保供工作。这位负责人说,将重点从多渠道增加保供资源、有效控制不合理能源需求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今冬明春能源稳定供应。
必要时科学有序“压非保民”
这位负责人介绍,一是民生用能在资源上充分保障。已组织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实现对发电供热用煤全覆盖。组织供气企业和地方全面签订供气合同,对民生用气合同全覆盖。要求各地将燃气公交车、出租车全部纳入民生用气范围予以保障。
二是民生用能严格按价格政策保持稳定。
三是切实完善民生用能保障的责任机制和技术条件。冬季用电用气高峰期,部分时段必须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协调好保障民生用能和部分工商业生产用能的关系。组织各地制定压减预案,必要时科学有序实施“压非保民”,既要兜住民生用能底线,也要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位负责人说,保障民生用能是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企业共同的责任。只要相关各方把保供措施落实到位,能够保障民生用能需要,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增加电力供应严禁拉闸限电
这位负责人说,预计今冬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将逐步攀升,有可能超过今年夏季和去年冬季峰值,将全力增加电力供应,加强运行协调调度。
一是做好发电用煤用气保障。压实地方和企业保供责任,提前制定冬季电力用煤用气保供方案,落实好资源和运力。
二是统筹加强电力保供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重要电源电网项目建设,保障煤电、气电机组充分出力,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
三是按价格政策合理疏导发电成本。指导各地切实组织好电力市场交易,严格落实燃煤发电“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让更多电量进入市场交易。
四是科学制定实施有序用电方案。必须坚持“压非保民”,严格保障民生和重要用户用电。必须坚持“用户知情、合同约定”,确保企业对可中断负荷规模、执行条件等充分了解,组织供电企业、用户、政府主管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必须坚持“限电不拉闸”,科学安排有序用电,严禁拉闸限电。
核增投产煤炭优质产能
煤炭仍是当前我国主体能源。今年以来,受经济持续恢复和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我国煤炭消费超预期增长,供需偏紧。通过进一步增加产量、增加进口、动用储备资源和社会库存,煤炭供应是有保障的。
这位负责人说,一是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全力增产增供。二是进一步核增和投产优质产能。三是适度增加煤炭进口。四是着力提升存煤水平。支持地方和企业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准备一定规模应急储备资源,着力增加电厂存煤。五是重点保障发电供热用煤需要。六是规范市场运行秩序。
重点保障民生用气
今年以来,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这位负责人说,我国对居民用气实行基准门站价格管理,国际气价上涨对民生用气影响可控。
这位负责人表示,将及早采取措施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一是冬季保供气源明显增加。组织上游供气企业大力推进国内增储上产,供暖季期间将继续保持安全高负荷生产。保持管道气进口稳定。截至目前,已提前锁定冬季保供资源1744亿立方米。
二是实现中长期合同全覆盖。组织上游供气企业和各地全面签订全年和供暖季合同,绝大多数省区市签订合同量都比上年实际消费量有一定增长。
三是调峰保供能力明显增强。今年入冬前全国可形成储气量超过270亿立方米,比上年进一步提升。同时,准备了一定规模的应急储气量。指导地方和企业更新完善3亿立方米/天的可中断非居民用户清单,做到随时可用,确保居民生活、供暖等民生用气需要。确需实施有序用气的地方,要坚决做到“压非保民”“限气不关阀”。
四是对民生用气加强重点保障。民生用气全部纳入合同保障范围。对北方清洁取暖重点地区给予倾斜支持。
(据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