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心城区和渝东北昨降暴雨火速驰援挨家挨户排查 转移受灾群众重庆启动水旱灾害防御IV级应急响应1号线沙坪坝站1号出入口恢复开通管理教学齐创新 用心浇灌民族情
第0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中心城区和渝东北昨降暴雨
火速驰援
挨家挨户排查 转移受灾群众
重庆启动水旱灾害防御IV级应急响应
1号线沙坪坝站1号出入口恢复开通
管理教学齐创新 用心浇灌民族情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9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
管理教学齐创新 用心浇灌民族情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民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数以千计的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作为一所享誉全国的中职教育品牌学校,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为民族团结贡献力量。

  2014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开设西藏中职班要求,在学校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建设和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等项目支持下,持续深化西藏中职班教育教学改革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建并实施“两混双线”管理模式和“三二二三”教学模式,培养出大量有理想、有道德、有技能、有纪律、就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做好民族地区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提拱了可鉴样本。

  创新管理模式

  促进汉藏学生融合共生

  又是一年开学季,又是播种梦想时。今年,又有87名来自青海的藏族学生怀揣着美好憧憬来到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截至目前,学校累计接收培养藏族学生470人。

  为了培育好这些孩子,学校从管理入手,出实招、巧招、妙招。

  学校实施“混班”“混宿”,按比例将藏族学生按专业混编入各班级,共同参与班级管理,还派了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与藏族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小组,大家携手同进。寝室比例实行混宿安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让藏族孩子感受到巨大温暖。

  与此同时,学校还从上到下,各负其责,统筹开展政策宣传、精准帮扶、心理疏导、赴藏家访、日常关怀等工作。

  基于“管理融合”育人机制,学校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以活动润心为宗旨,打造“初心铸魂”“仁心明德”“潜心修技”“匠心筑梦”的“四心”活动品牌,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藏族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此外,举行“一二九”爱国主题教育、“中华魂”主题教育等,组织文明风采大赛,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岗位体验活动,带学生到社区开展健康知识宣讲……引导学生从职业技能走向职业精神,领会大医精诚之道。

  这些管理模式有效地促进汉藏学生深度融合,让藏族学生在校园里找到了家的温暖,激励他们在这里练好本领、服务家乡。

  探索“三二二三”教学模式

  提升藏族学生综合素质

  西藏中职班学生与本地学生在年龄层次、性格特点、文化基础、学习能力上都存在差异,如何针对其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藏族学生,考验着学校的智慧。

  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探索“三二二三”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个阶段”,即将内地中职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年基础教育阶段,主要开设汉语、职业生涯规划、四史教育、专业理论等课程;第二年技能提升阶段,开设实训、岗位体验、藏区常见病、多发病等课程;第三年岗位实践阶段,全部返回当地医院实习,以内地学习、青海检验的方式,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在具体的课程和教学方式也进行了精心设计,开发了两套课程:一套为既有课程,所有学生共学共用;一套针对藏族学生设置的包括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的专业课程,以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思政课和提升汉语运用能力的基础课程。并采取“混班”教学,全部使用汉语授课,专设课程采用汉、藏双语授课两种方式,确保让藏族学生更好成长发展。

  为了做好教学保障,学校从协同育人、团队、评价三个方面入手,加强与藏区行业、医院之间的合作,协同育人,打造一支以学校教师为主,包含内地与藏区行业专家、职教专家的教学团队,建立学、教、用“三位一体”评价体系,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三二二三”教学模式的实践,开创了西藏中职班的教学范式,提升了育人质量,结出了累累硕果。

  持续深化名校责任担当

  催开民族团结之花

  “老师,节日快乐,很感激遇到老师您,感谢老师您对我的关心和照顾。”“老师感谢您教会我本领和技能……”一条条炽热的祝福短信,铭刻在重庆医药卫生学校老师们的心里。

  7年时间的倾情付出、真抓实干,学校收获了藏族孩子的信任,结出了累累育人硕果。

  藏族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累计获奖37项,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6项。2017年,求尼永措等藏族学生主创的微视频《为梦想远行》获第13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决赛一等奖,邓多日吉同学荣获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毕业生147人返回当地就业,受到当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实施“五个精准”,落实职教援藏》在2020年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案例遴选中荣获“职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打造“二二四四”育人工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第二届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案例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学校藏族学生管理工作多次得到市、区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新疆喀什卫校、江西赣州卫校等10余所国家示范校到学校考察学习,辐射作用明显。

  谭茭 胡忠英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