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完成技改投资实施智能化改造后,生产车间环境变得安静整洁了,生产质量和效率也大幅提高。”9月6日,位于垫江县的重庆捷力轮毂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捷力轮毂)智能工厂生产线,工人们有序进行轮毂涂装。有别于传统车间机器轰鸣,这条生产线上整个工序大多由机器臂进行操作,生产现场非常安静。
这个由捷力轮毂通过技改投资建设的智能工厂,配备了全行业领先的摩托车铝合金轮毂智能生产线,带动生产效率提高30%,不仅实现轮毂年产能达到700万件,而且使能源损耗降低了20%,产品质量也更有保证。
“目前企业智能工厂二号厂房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计划今年底投产,将实现1200万件铝合金轮毂的年产能。”捷力轮毂负责人称。
“随着县域重点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实施智能化改造,带动了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前列。”垫江县经信委人士介绍,目前垫江县制造业已形成绿色建材、汽摩整装及零部件、天然气综合利用、消费品、医药健康、智能装备为主导的六类支柱产业,创建了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4个市级特色产业基地和5个市级数字化车间等。
自“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启动以来,不仅企业层面技改投资“快马加鞭”,来自政府部门的帮扶也持续不断。
比如,涪陵区在推动重庆华峰新材料公司(下称重庆华峰)实施环己酮数字化车间、己二酸智能工厂等智能化项目的同时,还协助后者申报国家、重庆市和涪陵区三级专项奖补资金,为企业智能化升级助力。“得益于重庆华峰稳定的产能,涪陵已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己二酸和氨纶生产基地。”涪陵区经信委人士称,能够将产量规模做到全球领先,在生产环节注入“智能因子”,是重庆华峰的“生产秘诀”。
两江新区从生产、产品、应用等多个方面入手,推动辖区企业加快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智慧应用场景。截至目前,新区已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52个,建成智能工厂21个、数字化车间60个,完成智能化赋能工程试点示范项目142个,智能化改造带来立竿见影效果。
江津区在该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激励专项资金中,设立了数字化装备普及、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建设等多个奖励类别,引导企业技改方向由普通技改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改转变。
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企业实施技改,不仅对优化投资结构、培育消费需求、推动自主创新具有带动作用,也是推进工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改”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截至今年8月,重庆累计推动建设348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105个智能工厂、574个数字化车间。在全市上千家实施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的企业里,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9.8%,产品不良率平均降低42.3%,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2.5%,单位生产能耗平均降低19.5%。